法律规定,离婚时夫妻双方应当协商一致确定离婚后的财产分割方案。如果双方能够达成协议,则可以以协议方式办理财产分割手续。在协议离婚中,财产分割主要包括共同财产的分割和个人财产的确认。
首先,共同财产的分割。共同财产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共同劳动所取得的财产,以及用共同财产购置的财产。共同财产一般包括房产、车辆、存款、股票等。对于共同财产的分割,双方可以按照自愿协商的原则进行分割,可以根据双方的贡献程度、经济能力、婚姻生活期间的劳动贡献等因素来确定财产分割比例。
其次,个人财产的确认。个人财产是指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各自所有的财产,包括在离婚时双方已经确定为个人财产的财产,以及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已经转变为个人财产的财产。个人财产一般包括婚前财产、继承财产、赠与财产等。在离婚时,个人财产不参与分割,属于个人所有。
如果夫妻双方无法达成协议,可以向法院申请调解。法院将根据法律规定和双方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解,并最终作出裁决。在法院调解后,财产分割一般是根据以下几个原则来确定:
1. 公平原则。法院会根据双方的贡献程度、经济能力、家庭生活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保证财产分割的公平性。
2. 婚姻期间贡献原则。法院将考虑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劳动贡献,对于共同努力所取得的财产给予适当的保护。
3. 协调原则。法院会尽量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促使双方达成和解,避免争执和纠纷的进一步扩大。
在法院调解后,如果双方仍然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法院将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裁决,并发出离婚判决书,确定财产分割方案。双方应当按照法院的判决执行财产分割方案,保证财产分割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无论是协商离婚还是法院调解离婚,财产分割都应当遵循公平、合理、合法的原则,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避免双方因财产分割而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和矛盾。因此,在离婚过程中,双方应当尽量保持理智和冷静,以求达成最佳的财产分割方案。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