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视权何时生效
在family法律中,探视权是父母或其他亲属与未成年子女之间建立和保持联系的重要权利。探视权的生效和行使关乎家庭关系的和谐,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也有深远影响。那么,这一重要权利具体是如何生效的呢?
1. 探视权的法律依据
在中国现行法律体系中,探视权主要由以下法律规定: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64条规定,父女分居时,父母双方应当协议保持对未成年子女的探视权。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36条规定,父女间的探视权不能任意剥夺或者限制。
3.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28条进一步明确,即使父母离婚或者子女生活不在父母一方,父母双方均有探视未成年子女的权利。
由此可见,探视权是父母或其他亲属基于亲子关系而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不应被任意剥夺或限制。
2. 探视权的生效时间
探视权的生效时间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父母离婚时
在父母离婚时,法院在判决离婚或调解离婚协议时,一般会就子女的探视权作出明确安排。这种情况下,探视权即在离婚判决或协议生效时同时生效。
(2)父母未离婚但分居时
即使父母未正式离婚,但事实上分居生活时,只要一方提出探视权事项,法院也会在审理过程中作出探视权的相关裁决,探视权由此生效。
(3)子女被收养时
当未成年子女被他人收养时,生父女之间的探视权一般在收养关系成立时终止。但是,如果生父母与收养人协议保留一定的探视权,则该探视权在收养关系生效时同时生效。
(4)子女监护权发生变更时
当子女监护权发生变更时,新的监护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与原监护人协商或向法院申请探视权。一旦法院裁决探视权事项生效,该探视权即时生效。
总之,探视权的生效时间与父母或亲属的具体家庭状况密切相关,关键在于是否经过法院的司法确认或双方的协议。只有经过这种正式确认,探视权才能真正生效,父母或亲属才能据此行使探视的合法权利。
3. 探视权生效的影响
探视权的生效,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家庭关系的和谐都产生重要影响:
1. 保障了儿童与父母或亲属保持良好互动,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2. 增进了父母之间的沟通协调,有助于缓解家庭矛盾,维护家庭和睦。
3. 体现了法律对家庭关系的重视,为儿童权益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因此,探视权的生效对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家庭秩序,保护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