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保护主要通过法律手段实现,涉及申请、审查、授权和维护等多个环节。以下是关键保护措施和扩展知识:
1. 专利类型与保护范围
- 发明专利:保护技术创新,有效期20年,需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例如新型设备、化合物或算法改进。
- 实用新型专利:保护产品形状或结构改进,有效期10年,审查周期较短(通常6-12个月)。
- 外观设计专利:保护产品外观设计,有效期15年(中国2021年修改后延长至15年)。
2. 申请流程保护
- 保密性:提交专利申请后,发明内容在18个月后公开,但申请日(优先权日)起即受“临时保护”。若被他人侵权,可追溯赔偿。
- 优先权原则:通过《巴黎公约》或PCT国际申请,在12个月(发明/实用新型)或6个月(外观设计)内扩展至其他国家,保留原申请日。
3. 侵权判定与
- 全面覆盖原则:被控侵权产品需包含专利权利要求的所有技术特征。部分侵权(如等同侵权)也可能被认定。
- 证据收集:需公证购买侵权产品、保存网络截图等,必要时申请法院证据保全。
- 行政与司法途径:可向地方知识产权局投诉(快速但赔偿有限),或起诉至法院(可主张更高赔偿,包括律师费、侵权所得等)。
4. 专利布局策略
- 核心专利+外围专利:围绕核心技术申请多件专利,形成保护网。例如,特斯拉开放部分专利但仍通过周边技术维持壁垒。
- 国际布局:通过PCT进入国家阶段或直接申请国外专利,规避地域性限制。需注意各国差异,如美国采用“先发明制”。
5. 维护与风险规避
- 年费缴纳:未按期缴费可能导致专利权终止。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第3年起需逐年递增缴费。
- 自由实施(FTO)分析:研发前检索现有专利,避免侵权。例如,药企在仿制药上市前需进行不侵权评估。
6. 特殊保护场景
- 药品专利链接:中国2021年实施制度,仿制药上市需声明专利状态,可能触发等待期。
- 标准必要专利(SEP):参与行业标准的技术需遵循FRAND原则(公平、合理、无歧视许可)。
专利保护需结合技术、法律和市场策略,早期规划与主动同样重要。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