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介未签订劳务合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1. 收集证据
- 保存工资转账记录、工作聊天记录(微信/邮件等)、考勤记录、工作成果文件等,这些可作为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
- 联系同事获取证人证言,或要求中介补发书面明(如录用通知、岗位说明等)。
2. 法律依据与途径
-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必须订立书面合同。若中介未签,劳动者可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投诉电话:12333),或直接申请劳动仲裁。
- 仲裁时可主张双倍工资赔偿(未签合同期间,最多11个月),并追讨社保、加班费等权益。
3. 风险防范
- 若中介为非法劳务派遣机构,需核查其资质(如营业执照、劳务派遣许可证)。无资质中介可能涉及非法用工,可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 警惕口头承诺,重要条款(薪资、工时等)务必通过文字确认。
4. 补充协议与协商
- 尝试与中介协商补签合同,明确岗位、薪资、合同期限等条款。若中介拒绝,可在仲裁中作为不利对方的证据。
- 若已离职,仍可在一年仲裁时效内主张权利。
5. 其他救济渠道
- 通过法律援助(司法局12348热线)或工会寻求帮助,部分地区支持在线提交仲裁申请。
- 若涉及规模权(如多人未签合同),可联合其他劳动者集体,提高处理效率。
提示:劳动纠纷中,证据链越完整胜诉概率越高。即使无合同,其他证据充分仍可能认定劳动关系。务必在争议发生后及时行动,避免超过法定时效。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