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构成是指构成某一犯罪行为所必须的法定要件。我国刑法规定,构成犯罪必须具备四个要素,即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下面就分别解释这四个要素,并给出一些举例。
一、犯罪主体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组织等。自然人是最常见的犯罪主体,但法人和组织也有可能实施犯罪行为,例如公司贪污、非法集资、恐怖组织实施的暴力恐吓等。
二、犯罪客体
犯罪客体是指犯罪行为直接侵犯的对象或利益。犯罪客体可以是人、财物、社会公共利益等。例如,盗窃行为的犯罪客体是财物。故意伤害行为的犯罪客体是人身权利。破坏公共设施行为的犯罪客体是社会公共利益。
三、犯罪行为
犯罪行为是指实施犯罪主体针对犯罪客体的具体行动。犯罪行为可以分为行动和不行动两种。行动包括盗窃、敲诈勒索、抢劫、故意、等。不行动包括遗弃、拒不履行生活扶助义务等。
四、犯罪结果
犯罪结果是指犯罪行为所导致的直接或间接的后果。犯罪结果可分为实体结果和形式结果两种。实体结果就是犯罪行为所导致的客观事实后果,例如、盗窃、等。形式结果是指由于行为人的行为而产生的社会后果,例如危害公共安全或社会秩序等。
总之,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都是构成犯罪所必需的要素。只有当四要素齐备,犯罪行为才能构成犯罪。因此在刑事立案审查中,必须对四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是否达到犯罪构成标准。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