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政审要求,以下类型的犯罪通常需要通知单位并进行政审审查,具体情形包括但不限于:
1. 危害国家安全罪
涉及间谍、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权等《刑法》分则第一章所列罪名。此类犯罪直接威胁国家利益,政审中会重点审查,并可能终身禁止从事公职或涉密岗位。
2. 贪污贿赂罪
包括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刑法》第八章)。公职人员或国有企业员工触犯此类罪名,除追究刑事责任外,单位需依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进行纪律审查,影响职务晋升或录用。
3. 渎职罪
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刑法》第九章)。此类犯罪反映职务廉洁性与责任心,政审中会考察历史记录,尤其对政府部门、司法系统岗位影响重大。
4. 严重暴力犯罪
故意、抢劫、等(《刑法》第四章、第五章)。即使刑满释放,部分岗位(如教育、医疗、公共安全)可能因社会危害性排除录用。
5. 犯罪
、贩卖、运输、制造(《刑法》第六章第七节)。记录可能导致无法通过政审,尤其是公安、边防等敏感部门。
6. 经济犯罪
金融诈骗、非法集资、洗钱等(《刑法》第三章、第五章)。金融机构、财务相关岗位通常要求无此类犯罪记录。
7. 涉及未成年人的性犯罪
如猥亵儿童罪(《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此类犯罪者禁止从事教育、培训、儿童福利等相关职业。
8. 恐怖活动犯罪
组织、参与恐怖活动(《刑法》第一百二十条)。政审中直接一票否决,并纳入国家安全监控名单。
扩展知识:
政审层级差异:不同单位审查严格度不同,公务员、军队、央企等政审通常比私企更严格。
记录消除限制:中国法律未明确前科消灭制度,但《刑事诉讼法》规定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部分情形除外)。
单位知情权:根据《劳动合同法》,员工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时,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部分行业(如保安、律师)需定期提交无犯罪证明。
需要强调的是,政审不仅考察犯罪记录,还包括政治立场、道德品行等综合因素,具体执行需结合《公务员法》《征兵政治审查工作规定》等文件。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