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是指酒后驾驶机动车辆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危害性大,而且涉及到民众的安全和法律,因此,绝不会被法律放任不管。在我国,醉驾行为已经被法律明确规定了相应的处罚,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醉驾刑法规定的处罚。
一、依照刑法规定醉驾的处罚:
1、醉酒驾驶行为构成犯罪的
如果酒后驾驶行为达到了刑法规定的犯罪标准,那么,就要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进而受到法律的惩处。我国刑法第一百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罚金或者吊销机动车,并且在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
2、未构成犯罪的醉酒驾驶行为
如果酒后驾驶行为没有达到犯罪标准,但是仍然存在违法行为,那么,根据刑法规定,就要受到行政处罚。具体的处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来进行行政处罚,同时也会影响到个人的信用记录。
二、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醉驾的处罚:
1、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发现的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条规定,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被注销;从业资格证书被注销;责令交通管理部门收缴机动车和行驶证;拘留十五日,并处罚款五千元。同时,驾驶员在两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扣车并罚款的严格处罚,也为行驶证被注销或者吊销的车辆提供了铁证。
2、酒后驾驶机动车导致人员伤亡的处罚
如果酒后驾驶导致了人员伤亡,那么,处罚就更加严厉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因酒后驾驶行为导致人员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因酒后驾驶行为导致人员重伤或者残疾的,处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因酒后驾驶行为导致人员轻伤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醉驾的危害性极大,而且非常容易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重大后果,因此,不论是从安全角度还是法律角度,都应该尽可能避免出现醉驾行为。对于已经出现的醉驾行为,法律上也给出了相应的处罚措施,让违法者能够付出相应的代价,同时,也提醒广大驾驶员,不要因为一时的酒意而犯下违法行为,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每个人的责任。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