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伐树木作为一种犯罪行为,其刑法规定的刑期因国家不同而异,一般来说,刑期会根据犯罪的情节和危害性来予以相应的规定。以下结合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砍伐树木刑法规定进行详细介绍。
我国《刑法》将砍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树木列为环境资源犯罪之一,明确规定了其犯罪行为、构成要件和刑事责任。其中,砍伐树木罪指的是砍伐、挖抢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树木的行为,其犯罪构成要件包括:明知是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树木,或者有条件认定是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树木,采取强行或者暴力手段砍伐、挖抢的情形。砍伐树木罪的刑事责任,根据犯罪情节和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三个不同的情节:
一、情节较轻的砍伐树木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不处罚金。
二、情节较重的砍伐树木罪,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情节严重的砍伐树木罪,如果导致极其严重后果,其刑期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
综上所述,我国刑法规定的砍伐树木刑期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情节较重,则刑期可达到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此外,如果砍伐树木的后果非常恶劣,可能导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判处。因此,砍伐树木的行为不仅违反环境保护法、森林资源保护法,也触犯刑法,并且其刑期的判决会根据其所带来的危害的严重性而有所不同。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