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法小站,专注于普法百科知识解答!
当前位置:爱法小站 >> 刑法知识 >> 犯罪 >> 百科详情

共同犯罪的罪名如何确立

2024-04-14 刑法知识 责编:爱法小站 9931浏览

共同犯罪是指两个或以上的人共同犯下一种犯罪行为,其中每个人都在可领域内进行了一定的实质,导致了犯罪的实现。共同犯罪的罪名是根据犯罪行为的特点以及每个犯罪参与人的实质作用来确定的。下面将详细介绍共同犯罪罪名确立的原则、条件和程序。

共同犯罪的罪名如何确立

一、共同犯罪罪名确立的原则

共同犯罪罪名确立的原则是根据犯罪行为的实质特征、行为所涉及的法律规定及犯罪人的实质作用等来确定。尤其要把握共同犯罪的共同故意和实质贡献原则,确立每个共同犯罪参与人的实质作用和归责,并合理地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罪名确定。具体原则如下:

1. 实质特征原则:法律规定的每一种犯罪行为都有其特殊的实质特征,因此确定共同犯罪罪名时,必须根据犯罪的实际情况,把握好犯罪行为的特征。

例如:盗窃罪的共同犯罪,需确认每位共同犯罪参与人在实际行为中的具体作用,如其中一个犯罪参与人破坏锁具,另一个开启保险柜,第三个拿走财物等,依此确认每个人的实质作用,进而确定罪名。

2. 法律规定原则:罪名的确定也必须基于法律规定,只有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才能确定罪名。

例如:《刑法》规定,“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共同犯罪”,只有明确这种犯罪的性质和组织的实质特征,才能确定共同犯罪罪名。

3. 实质贡献原则:每个共同犯罪参与人在犯罪行为中所涉及的实际行为,都必须被纳入罪名的确定范畴之内。

例如:在罪的共同犯罪中,刑法规定“从事贩卖罪”,应根据每个犯罪参与人所贡献的实质行为予以罪名确定,如有人贩运,有人负责联系采购,还有人负责在销售环节参与等,每个人的实际作用都要得到合理确认。

二、共同犯罪罪名确立的条件

共同犯罪罪名的确立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

1. 共同犯罪行为:共同犯罪罪名的确定必须建立在共同犯罪行为的基础之上,只有每个犯罪参与人依据其各自实际行动与责任的表现形式,且在共同故意的驱使下作出了实际的犯罪行为,才能形成共同犯罪行为。

2. 共同故意:共同犯罪是指每个犯罪参与人“共同故意”实施犯罪行为,即每个人都对群体行动所具有的罪状负有故意。只有在共同故意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共同犯罪事实。

3. 实质作用:每个犯罪参与人都必须具有一定的行为实质作用,即每个人在实际行动中所涉及的具体行为,必须要有一定的实质作用,才能确定相应的罪名。

三、共同犯罪罪名确立的程序

共同犯罪罪名的确立,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审理程序,这些程序包括:

1. 犯罪事实查明:在刑事审判过程中,首先需要查明共同犯罪的事实和情节,包括犯罪的时地、方式、对象及人员构成等,然后对每个犯罪参与人进行拟定罪名。

2. 实质作用确认:在确定罪名时,需要对每个犯罪参与人所涉及的具体行为和实质作用进行认定和确认,以此为依据完成对每人罪名确定。

3. 归责确定:在根据实际行为进行罪名确定后,还需要根据每个共同犯罪参与人的实质作用,确认每人的归责程度,并据此制定相应罚则。

4. 审判结论形成:最终根据犯罪事实、实际作用、归责确定等全部事实、证据和法律规定等,对共同犯罪罪名进行确认,并作出相应的审判结论。

总之,共同犯罪罪名的确立必须建立在切实的犯罪行为事实和实质作用之上,依据法律规定相关规则,最终对每个犯罪参与人进行罪名拟定和归责确定,并制定相应罚则。

文章标签:罪名
本站申明:爱法小站为普法类百科展示网站,网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若有误或侵权请联系本站!
为您推荐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及司法解释,单位犯罪主体是指依法设立、具有独立财产和名义,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具体包括以下类型:1. 公司 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法人。无论国有、民营
    2025-08-14 2719浏览
  • 暗中帮助的共同犯罪是指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不直接实施犯罪行为,但通过提供隐蔽性协助或创造有利条件,间接促使犯罪完成的情形。其法律特征和表现形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行为方式的隐蔽性 暗中帮助者通常采取非公
    2025-08-13 4675浏览
  • 共同犯罪的判决需满足多个要件,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至二十九条的规定。以下是核心要求及扩展分析:1. 主体要件 共同犯罪主体须为二人以上,且均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若其中一人未达刑事责任年龄
    2025-08-13 1397浏览
  • 犯罪集团的组织结构通常高度复杂,其内部单位根据犯罪类型和规模差异而有所不同。以下是常见犯罪集团的主要职能单位及扩展分析:1. 领导决策层(核心管理层) - 由高层首脑或理事会构成,负责战略规划、利益分配及跨
    2025-08-12 1803浏览
  • 栏目推荐
  • 练习武术是否需要先学习刑法,这一问题涉及法律意识与武术的深层关联。从以下几个层面可展开分析:1. 法律风险防范需求 武术作为肢体冲突技术,存在被认定为"器械"或"工具"的法律风险。根据《刑法》第二十条,正当的界
    2025-07-24 练拳 4692浏览
  • 在中国,支持废除死刑的观点主要来自以下几类人群和学术领域:1. 法学界学者:部分刑法学者和人权法专家基于现代刑罚理念,主张死刑违背人权、难以避免误判,且缺乏实证证明其威慑力。例如中国政法大学的曲新久教授曾
    2025-07-24 死刑 9292浏览
  • 聚众犯罪与共同犯罪在刑法中属于不同犯罪形态,二者的核心区别在于行为结构、主观故意和刑事责任承担方式。以下情形属于聚众犯罪但不构成共同犯罪:1. 首要分子与积极参与者的责任划分 聚众犯罪(如聚众扰乱社会秩序
    2025-07-24 4331浏览
  • 栏目热点
  • 法院判决缓刑的办理流程及注意事项如下:1. 判决生效与文书送达 法院作出缓刑判决后,判决书需送达被告人、公诉机关及执行机关(通常为社区矫正机构)。被告人在10日内未提出上诉、检察院未抗诉,一审判决即生效;若
  • 河大刑法学考研难度如何

    查看详情

    河大刑法学考研难度如何
  • 死刑犯吴美月犯了什么罪

    查看详情

    死刑犯吴美月犯了什么罪
  • 全站推荐
  • 合同格式的美观与专业程度直接影响文件的正式感和可读性,以下是提升合同格式质量的关键要点:一、基础排版规范 1. 字体与字号 - 正文推荐使用宋体、仿宋或微软雅黑等正式字体,字号建议小四(12pt)或四号(14pt)。
    2025-08-19 6905浏览
  • 在中国,工伤鉴定表填好后通常由用人单位、受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一般是人社局下设的工伤保险科)提交。以下是具体递交主体和注意事项:1. 用人单位递交 企业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
    2025-08-19 2006浏览
  • 共同犯罪中对他人利益的补偿是刑事法律实践中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问题。通常涉及民事赔偿、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等多种途径。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展开分析: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在共同犯罪案件中,被害人
    2025-08-19 5789浏览
  • 友情链接
    底部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