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犯罪起点规定主要指企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法人单位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举措,以切实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单位犯罪起点规定的主要基础是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中的“单位犯罪责任”,即规定在特定情形下,单位可以作为责任主体承担刑事责任。单位犯罪起点规定旨在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和资源、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1、 财务犯罪起点
企业单位应严格执行经济合同、采购招投标等财务规定,依法纳税,并按照要求进行审计,如单位存在虚假记账、逃税或者其他财务违规行为,就可能会触犯财务犯罪法律法规;同时,如单位发生财务违规事件后,不承担相应的责任或不补救处理,也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2、 环境犯罪起点
环境犯罪起点规定了企业单位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处置等过程中,负有环境保护责任,如果单位通过违规排废、违规排放等不当行为污染环境,将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将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3、 安全生产犯罪起点
安全生产事故罪指企业单位在安全生产方面没有采取预先防范措施而致使职工伤亡或者引发事故的行为,如工作场所不安全、无人员防护措施等,就可能触犯安全生产犯罪法律法规。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该遵循安全生产方面的规定,并采取预防措施,防范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4、 涉外经济犯罪起点
涉外经济犯罪是指企业单位通过虚构交易、偷逃关税等行为实现非法获利,造成国家经济利益的损失,这种行为将会触犯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企业单位在涉外经济活动中应该遵守相关的规定和法律法规,不得参与任何非法经济活动。
总结来说,单位犯罪起点规定旨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企业单位应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遵循诚信经营、合法经营的原则,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