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法律体系中,离婚主要受《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调整,刑法仅对涉及犯罪的离婚相关行为作出规定。以下是刑法中与离婚相关的重点规定及扩展分析:
1. 重婚罪(《刑法》第258條)
有配偶者与他人登记结婚,或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构成重婚罪。明知他人有配偶仍与之结婚的也构成该罪。实务中,"事实重婚"(未登记但长期公开以夫妻名义同居)同样可能被认定为犯罪,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2. 虐待罪(《刑法》第260條)
家庭成员间经常性实施肉体或精神摧残(如殴打、冻饿、恐吓等),情节恶劣的可构成虐待罪。离婚诉讼中若存在虐待行为,除刑事责任外,受害方还可主张离婚损害赔偿。"情节恶劣"需综合虐待手段、持续时间、后果等认定。
3. 遗弃罪(《刑法》第261條)
对年老、年幼、患病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构成遗弃罪。离婚时一方恶意转移财产导致对方生活困难可能触犯该罪。"情节恶劣"包括致被害人重伤死亡、流离失所等情形。
4. 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刑法》第257條)
以暴力手段干涉他人结婚或离婚自由的(如拘禁、殴打强迫不离/离婚),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致被害人死亡的可处2-7年有期徒刑。近年司法解释明确"暴力"包含捆绑、殴打等物理暴力及恐吓等精神强制手段。
5. 故意伤害罪(《刑法》第234條)
离婚过程中实施故意伤害行为,依伤情轻重追责。轻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重伤处3-10年有期徒刑。家庭暴力导致的故意伤害罪在量刑时可能从重处罚。
6. 妨害作证罪与帮助毁灭、伪据罪(《刑法》第307條)
离婚诉讼中威胁、贿买证人作伪证,或帮助对方当事人毁灭、伪造财产凭证等证据的,可能构成犯罪。司法实践中,转移夫妻共同财产金额较大可能涉嫌该罪。
7.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刑法》第313條)
离婚后拒不履行法院关于财产分割、抚养费支付等生效裁判,经强制执行仍未履行且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此罪。2023年司法解释明确"情节严重"包括转移财产致使无法执行等8种情形。
扩展要点:
家庭暴力可触发"人身安全保护令",违反保护令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离婚时虚构债务可能涉嫌诈骗罪,若通过诉讼方式实现则可能构成虚假诉讼罪。
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的"负有照护职责人员罪"对离婚前监护人未成年人行为加强规制。
跨境离婚中隐藏、转移境外财产可能同时违反《刑法》第7条属人管辖规定。
需注意,刑事责任与离婚民事程序并行不悖,受害方可同时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主张赔偿。司法实践中常见刑事立案后促成离婚调解的情况,但刑事判决不影响离婚财产分割的独立认定。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