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欺诈手段,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使他人产生误解,使他人签订、履行或者改变权利义务关系,侵犯他人财产利益,使他人遭受财产损失的犯罪行为。
诈骗罪的犯罪构成包括三个要素:主观方面的故意、客观方面的行为和结果。
第一,主观方面的故意是指犯罪人具有通过欺诈手段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即犯罪人明知或应知自己的行为是欺诈的手段,但仍然有意以此手段获取财物,达到非法占有目的。如果犯罪人不具备上述故意,即使他的行为满足其他两个要素,也不能构成诈骗罪。这一要素规定了犯罪人必须具有一定的主观故意。
第二,客观方面的行为是指犯罪人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手段,使受害人对事实产生误解,并在此基础上签订、履行或者改变权利义务关系。即犯罪人通过欺诈手段,使受害人做出了某种针对财物的决策。这一要素规定了犯罪人必须具有实际的行为,且通过这种行为给受害人造成了经济损失。
第三,结果是指犯罪人通过上述手段非法占有了他人财物,使受害人遭受了财产损失。即犯罪人通过欺诈手段实现了非法占有目的,使受害人失去了财产。这一要素规定了犯罪人必须达到了非法占有目的,且受害人必须存在经济损失。
除了上述三个要素外,我国刑法还规定了诈骗罪的数额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的规定,数额较大的,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其中,数额较大是指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数额巨大是指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数额特别巨大是指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总之,诈骗罪犯罪构成的三个要素是主观方面的故意、客观方面的行为和结果。同时,根据数额的不同,诈骗罪分为数额较大罪、数额巨大罪和数额特别巨大罪。这些要素的存在与否以及数额的大小,都将对犯罪认定及刑法责任的判定产生重要影响。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