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法小常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商标的定义与功能
商标是用于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志,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等,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其核心功能是识别来源、保证品质和广告宣传。
2. 商标注册原则
- 申请在先原则:除特殊情况外,谁先申请注册,商标权归谁。
- 自愿注册原则:商标可自愿注册,但药品、烟草等特殊商品需强制注册。
- 分类申请原则:按《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分类注册,一标多类需分别申请。
3. 不得注册的情形
- 缺乏显著特征(如通用名称、直接描述性标志);
- 违反公序良俗或带有欺骗性;
- 与他人在先权利冲突(如驰名商标、著作权、姓名权等)。
4. 商标专用权期限与续展
注册商标有效期为10年,期满可续展,每次续展延长10年。未及时续展的,有6个月宽展期,逾期则商标失效。
5. 商标侵权行为
- 未经许可在同种或类似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近似商标;
- 销售侵权商品;
- 伪造、擅自制造他人商标标识;
- 帮助他人实施侵权(如提供仓储、运输服务)。
6. 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
驰名商标可跨类保护,且对恶意注册可请求宣告无效。认定标准包括知名度、使用持续时间、宣传范围等。
7. 地理标志保护
地理标志表明商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且品质由该地域自然或人文因素决定(如“绍兴黄酒”)。需通过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注册。
8. 商标的国际注册
可通过《马德里协定》或单一国家申请进行国际注册。中国申请人可基于国内注册提交马德里国际申请,指定多个缔约国。
9. 商标的合理使用
正当使用描述性词汇(如“苹果”用于水果销售)、指示性使用(如汽车配件标明适配品牌)不构成侵权。
10. 商标与企业名称冲突
将他人注册商标作为企业字号使用,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需承担停止使用、赔偿等责任。
11. 商标途径
- 行政途径: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可责令停止侵权、没收、罚款;
- 司法途径:法院诉讼,主张停止侵害、赔偿损失(按实际损失、侵权获利或法定赔偿);
- 刑事途径:假冒注册商标罪情节严重者可追究刑事责任。
12. 商标与版权、专利的区别
- 商标保护商业标识,版权保护独创性表达(如logo设计),专利保护技术方案或外观设计。
- 同一标志可能同时受多重保护(如具有美感的商标可申请美术作品版权)。
13. 商标使用证据的保留
连续三年无正当理由未使用的商标可能被撤销,需保留销售合同、广告、包装等使用证据。
14. 恶意注册的规制
囤积商标、抢注他人在先使用商标等行为,可依《商标法》第四条及第四十四条宣告无效。
15. 声音商标与非传统商标
声音(如英特尔开机音乐)、气味等非传统标志在符合显著性要求时也可注册,但审查标准更严格。
商标法的核心在于平衡经营者、消费者与社会公共利益,合理运用可提升品牌价值,规避法律风险。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