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商标法的处罚措施包括以下几种:
1. 行政处罚
商标法第五十七条规定,违反商标法的行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罚。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1) 擅自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的,责令停止使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经营额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难以确定的,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2) 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违法经营额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难以确定的,可以处15万元以下的罚款。
(3) 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经营额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难以确定的,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4) 伪造、擅自制造或者销售他人企业名称等标识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经营额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难以确定的,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2. 民事赔偿
商标权人发现自己的注册商标权被侵犯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赔偿金额可以按照商标权人因此遭受的实际损失确定,也可以参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确定。如果实际损失和侵权人获得利润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权情节判决给予50万元以下的赔偿。
3. 刑事责任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刑法》第213条规定,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处罚:伪造、擅自使用他人注册商标,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综上所述,对于违反商标法的行为,行政、民事和刑事责任并存。既可能遭受行政处罚,也可能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还可能触犯刑法,后果是非常严重的。这就要求企业和个人在使用商标时必须严格遵守商标法的相关规定,否则将会受到严惩。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