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法是国家为保护发明创造专有权而制定的法律规范,其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专利权的客体
明确保护三类发明创造:发明(产品、方法或其改进)、实用新型(产品的形状、构造或其结合提出的实用新技术方案)和外观设计(产品的整体或局部形状、图案、色彩等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设计)。其中发明专利的保护期为20年,实用新型为10年,外观设计为15年(中国2021年修订后延长至15年)。
2. 授权条件
- 新颖性:申请日前未被国内外公开或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
- 创造性(非显而易见性):发明需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实用新型仅需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 实用性:能够制造或使用并产生积极效果。
- 外观设计还需区别于现有设计且无冲突在先权利。
3. 申请与审查程序
包括提交申请(含说明书、权利要求书等)、形式审查、早期公开(发明申请18个月后)、实质审查(仅发明需请求审查)、授权公告。中国采用“先申请制”,但2021年新增局部外观设计制度,允许保护产品局部设计。
4. 专利权内容
权利人享有独占实施权(制造、使用、销售、进口等)、许可权、转让权及标记权。同时法律规定了强制许可制度,即在国家紧急状态或公共利益需要时可强制许可实施专利。
5. 侵权与救济
侵权认定采用“全面覆盖原则”,例外包括权利用尽、先用权、科研实验等。救济措施涵盖停止侵权、赔偿损失(可参照许可费倍数或法定赔偿)、诉前禁令等。中国还设立了专利无效宣告程序,由专利复审委员会受理。
6. 国际保护体系
通过《巴黎公约》享受优先权(发明实用新型12个月,外观设计6个月),或依据PCT条约提交国际专利申请。中国在2022年加入《海牙协定》,简化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流程。
7. 特殊制度
包括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仿制药上市需告知原研药企)、专利开放许可(权利人可声明许可意向)等。职务发明权属一般归单位,但发明人享有署名权和奖励。
专利法通过平衡创新保护与社会公共利益,促进技术公开和产业进步。其具体实施细则往往配套《专利法实施细则》及《专利审查指南》等规范性文件共同适用。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