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条和《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七十八条规定,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罚款金额需综合以下因素判定:
1. 违法经营额计算
- 若能查实侵权商品销售额,处以 违法经营额5倍以下罚款;经营额不足5万元的,可处 25万元以下罚款。
- 若无法计算经营额(如未售出侵权商品),由市场监管部门根据情节处以 10万元以下罚款。
2. 从重处罚情形
- 五年内实施两次以上商标侵权。
- 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销售此类标识。
- 恶意抢注并滥用商标,扰乱市场秩序。
- 侵权行为导致消费者人身伤害或重大财产损失(可能触犯刑法)。
3. 其他法律责任
- 除罚款外,侵权人需承担民事赔偿(按权利人实际损失或侵权获利计算)。
- 构成犯罪的(如假冒注册商标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最高可判10年有期徒刑。
4. 特殊行业加重处罚
- 酒类产品涉及食品安全或公共健康(如假冒名酒中添加有害物质),可能适用《食品安全法》并行处罚,罚款额度更高。
法律依据延伸:
商标法第六十条明确“恶意侵权”可按1-3倍确定赔偿额,司法实践对重复侵权、规模化制假通常顶格处罚。
销售不知情侵权商品但未能提供合法来源的,仍需停止销售,但不承担赔偿责任。
注:具体裁量需结合地方市场监管部门的实施细则,部分地区对小微初犯可能从轻处罚,但酒类等高利润行业通常从严。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