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是指以虚构的或者伪造的事实欺骗对方签订合同,达到非法占有目的的行为。在我国法律中,合同诈骗是一种刑事犯罪行为,其追诉期限取决于不同情形下的具体情况。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对于以欺骗手段骗取他人财物,或以其他手段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合同诈骗罪的,均可被定罪处罚。其追诉期限为公诉时效五年,从犯罪事实发现之日起计算。也就是说,从被害人发现受骗的时间算起,起诉时间在五年内有效。
其次,如果受害人在发现自己被欺骗后没有及时采取法律行动,而是在若干时间后才提出诉讼请求,诉讼请求的有效性将会受到影响。因此,在发现合同诈骗行为后,被害人应及时向法律机构报案,以确保不超过追诉期限。
此外,如果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未能报案,但在超过法定追诉期限后发现了新的证据或情况,可以证明犯罪事实,依然有可能追究犯罪嫌疑人的法律责任,但法院审判时将要考虑证据的真实性和充分性。
合同诈骗的追诉期限较为严格,被害人应该在发现欺诈行为后尽快向有关部门报案,并在追诉期限内提起诉讼。同时,法律也允许被害人在适当情况下延长追诉期限,以保护其合法权益。因此,被害人在发现受骗后,应该及时采取法律行动,维护自身权益,避免追诉期限过期而失去救济的机会。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