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利用合同关系进行欺骗行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他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对于合同诈骗罪,其起诉时效为五年。具体解释如下: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起诉时效是指对犯罪行为追究刑事责任的时间限度。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合同诈骗罪的起诉时效为五年。
起诉时效从犯罪行为结束之日起计算。对于合同诈骗罪来说,犯罪行为是指完成欺骗行为,使被害人损失财物之日。也就是说,起诉时效从合同诈骗行为结束之日起计算,经过五年后,就无法再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起诉。
起诉时效的计算具体规定如下:
1. 自犯罪之日起计算;
2. 有关侦查机关或者取保候审决定机关实施逮捕、取保候审措施的日子不计算在起诉时效内;
3. 刑事判决被上诉的,上诉期间不计算在起诉时效内;
4. 犯罪嫌疑人在逃亡期间,起诉时效暂停计算,待其归案后重新开始计算;
5. 犯罪嫌疑人在起诉时效截止时仍在继续犯罪的,起诉时效无效。
需要注意的是,起诉时效是指起诉的时间限度,并不等同于犯罪行为的有效性或者犯罪嫌疑人的处罚。即使起诉时效过期,犯罪事实依然存在,只是犯罪嫌疑人无法受到刑事追究和处罚。但对于某些特定犯罪行为来说,即使起诉时效过期,犯罪嫌疑人仍然可能因为其他相关行为或罪名受到追究和处罚。
总之,合同诈骗罪的起诉时效为五年,从欺骗行为完成之日起计算。犯罪嫌疑人在起诉时效截止之前被起诉,将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