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是一种经济行为的法律形式,具有约定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效力,是商业社会中最基本的法律文书,其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但是,在合同签署后若未进行当地相关部门的备案,会导致合同未能获得法律效力,从而产生许多的问题。因此,对于合同未备案的情况下能否撤销,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下是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合同未备案的原因及影响
合同是经济活动中最常见的法律文书,是司法机关认定权利义务的重要证据。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当事人可能会不在意备案手续,或者由于备案手续繁琐而选择不进行备案而直接执行合同。这种情况下会影响合同的法律效力,会导致以下几方面问题:
1. 合同未经备案可能无法得到生效,因此造成的损失难以追究。
2. 合同未经备案,原则上视同没有签订。若在法律纠纷中使用该合同作为证据,司法机关或仲裁机构可能不予采纳,因此依法无法支持造成的损失。
3. 在合同未备案的情况下,当地相关部门无法进行法律监督和管理,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合法行为。
二、合同未备案情况下能否撤销
在合同签署后,若未进行备案会影响合同的法律效力。但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可以撤销合同呢?
首先,在我国合同法中,未经过合同备案程序所订立的合同是有法律效力的。同时,不同类型的合同备案手续也各不相同。例如,以金融合同为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机构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企业准入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引进国外金融机构合资银行办法》等文件的规定,人民银行应当按照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的批准文件等规定,确定需要备案的金融合同,并且负责备案。
因此,若是因为未进行相关手续的合同导致合同本身发生权利义务的约定偏差,且在此情况下合同双方存在异议或者不愿履行约定义务,可以通过相关程序或协商途径进行合同的撤销或更改,以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同时,在撤销合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撤销合同只适用于未执行完毕的合同,若合同已进行完毕,不能进行撤销。另外,在撤销合同时,需要避免损害对方合法权益,因此撤销应该是双方协商的结果,或者是在司法机关的审判下进行的。
三、如何规避合同未备案问题
为了避免合同未备案导致的问题,合同的签署方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根据相关规定执行合同备案程序,确保合同的法律效力。
2. 对合同约定的内容进行梳理,保证合同的具体约定符合合法、公正、合理的原则。
3. 对于不适用于备案程序的合同,比如一些简单的书面协议,需要在合同签署人、见证人、法律专业人士的明证下保证协议的真实性。
在商业社会中,合同是最基础的法律文书之一,是商业活动的灵魂。因此,在签署合同之前,需要梳理好合同的约定条款以及进行合同备案程序。若是因客观原因未进行合同备案,需要在双方协商的基础上以及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撤销,以减少可能因合同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