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员的合同种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类,涵盖不同用工形式和权益保障:
1. 劳动合同
这类合同依据《劳动合同法》签订,明确雇佣关系,外卖员享受社保、最低工资、加班费等法定权益。通常由外卖平台直营团队或合规外包公司提供,合同期限分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任务为期限三种。平台需承担用人单位责任,如解雇赔偿、工伤赔偿等。这是保障最全面的一类合同。
2. 劳务派遣合同
外卖员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合同,被派至平台或合作商工作。用工单位(平台)与派遣单位分离,可能导致责任划分模糊。需注意派遣岗位应符合“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三原则,且派遣单位需具备资质。社保由派遣公司缴纳,但实际管理受平台约束。
3. 承揽/合作协议
平台以“业务外包”形式与外卖员签订承揽协议,规避劳动关系。例如要求骑手注册为个体工商户,名义上承接配送业务。此类合同下,外卖员无社保、不享受劳动法保护,报酬按单结算,风险自担。部分法院已通过判例否定此类合同的合法性,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
4. 众包协议(灵活用工)
常见于蜂鸟众包、美团众包等平台,以“自由接单”为特点,外卖员通过APP注册并接受电子协议。平台声称提供“信息撮合服务”,但实际通过算法管理接单、奖惩等,形成隐蔽控制。骑手需自行购买意外险,平台通常回避用工责任,争议较多。
5. 兼职/非全日制合同
适用于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的骑手,可按小时计薪。法律要求平均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24小时,且企业需缴纳工伤保险。但实践中存在平台将全日制员工伪装为非全日制以降低成本的情况。
扩展知识
风险提示:部分合同存在“阴阳合同”或条款陷阱,如要求骑手自愿放弃社保、约定超低等。
依据:即使签订承揽协议,若实际管理符合劳动关系特征(如考勤、着装、派单强制),仍可申请劳动仲裁确认劳动关系。
行业趋势:2023年多地出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要求平台为符合条件的外卖员缴纳社保,未来合同规范化程度可能提升。
建议骑手签约时保留合同副本,核实签约主体资质,重点关注报酬计算、社保缴纳、解约条款等内容。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