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是指以虚假的合同为手段,通过欺骗方式取得财产的犯罪行为。在我国刑法中,对合同诈骗的金额并没有明确规定,但是一般认为涉及数额较大的合同诈骗案件会被认定为刑事犯罪。在实际执法过程中,通常会把合同诈骗的金额超过一定标准的案件列为重大案件进行立案侦查。
在我国刑法中,对于合同诈骗行为,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四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欺诈,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财产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从上述法律规定可以看出,合同诈骗的罪刑标准主要取决于涉案金额的大小。如果合同诈骗的数额比较大,即数额较大或数额巨大时,将构成刑事犯罪。对于较大数额的定义并没有明确规定,一般而言,会根据案情具体情况进行裁量,但通常认为合同诈骗超过一定金额即会被认为是数额较大。在实际执法中,通常认为超过一定金额(如5000元以上)的合同诈骗案件可以被认定为涉及数额较大,并会被列为重大案件进行立案。
对于合同诈骗超过5000元的案件,执法机关会进行立案侦查,并根据案情严重程度和涉案金额的大小来确定处罚幅度。如果涉嫌合同诈骗的金额很大,可能会导致被告人被判处重刑,甚至可能构成数罪并罚,判决时间更长。因此,合同诈骗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种不太起眼的犯罪行为,但对于行为人来说,涉及数额较大的合同诈骗行为将会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甚至可能面临牢狱之灾。
综上所述,虽然合同诈骗的刑法标准并没有明确规定具体金额的阈值,但通常认为合同诈骗超过5000元即可构成数额较大,依法应予以立案侦查和惩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当加强法律意识,杜绝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正义与法治,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