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劳务合同时需准备的资料及注意事项如下:
1. 明文件
- 劳动者需提供有效原件及复印件(正反面)。
- 外籍人员需额外准备护照、工作许可证及居留证件。
2. 学历与资质证明
- 书、学位证书、职业资格证等复印件,部分岗位需验证原件。
- 专业技术类岗位需提供职称证书或行业认证(如医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等)。
3. 健康证明
- 入职体检报告(部分企业要求指定医院),需包含传染病筛查、职业禁忌症检查等。
4. 离职证明
- 与前雇主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文件,避免双重用工争议。若为应届生,可提供就业推荐表。
5. 银行账户信息
- 工资卡开户行及账号(需与信息一致),部分企业要求提供银行卡复印件。
6. 社保与公积金材料
- 社保卡号、公积金账号及转移接续证明(如涉及跨地区就业)。
7. 特殊岗位附加文件
- 涉密岗位需签署保密协议;高管或技术骨干可能需竞业限制条款。
8. 劳动合同草本核对
- 提前要求用人单位提供合同草本,重点核查:
- 工作岗位、工作地点、薪资结构(基本工资、绩效、补贴等);
- 工时制度(标准工时制、综合计算工时制等);
- 试用期期限与薪资(不得低于约定工资80%或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 违约责任条款(如培训服务期、违约金上限)。
9. 法律咨询与争议条款
- 建议咨询劳动法律师审核合同,尤其关注解除合同条件、经济补偿标准等。保留合同副本并加盖骑缝章。
10. 其他材料
- 近期免冠证件照(用于员工档案);
- 紧急联系人信息(部分企业要求)。
扩展知识: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劳动合同必备条款包括用人单位信息、劳动者信息、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九项内容。缺失必备条款可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
电子劳动合同需通过权威平台签署(如人社部备案系统),并确保具备数字签名及防篡改技术。
警惕“空白合同”陷阱,任何未填写关键信息的合同均不可签署。
若用人单位未在用工一个月内签订书面合同,劳动者可主张双倍工资赔偿(最长11个月)。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