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劳动合同时,双方需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如下:
一、签订前的准备工作
1. 主体资格审查
- 用人单位:需具备合法经营资格(如营业执照、社会组织登记证等),确保有签订劳动合同的资质。
- 劳动者:需年满16周岁(特殊行业需符合更高年龄要求),并提供真实明、学历证明等材料。
2. 明确劳动合同类型
根据用工需求选择合同类型:
- 固定期限合同:明确起止时间。
- 无固定期限合同:长期雇佣,符合《劳动合同法》第14条情形时可签订(如连续工作满10年)。
- 以完成一定任务为期限的合同:适用于项目制工作。
二、合同必备条款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7条,劳动合同须包含以下内容:
1. 双方基本信息: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劳动者姓名、号、住址。
2. 合同期限:明确起止日期及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且与合同期限挂钩)。
3. 工作内容与地点:岗位职责、工作地点(避免模糊表述如“全国调配”)。
4. 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明确工时制度(标准、综合计算或不定时工时制)、加班安排及带薪年假等。
5. 劳动报酬:基本工资、绩效、奖金、支付时间及方式,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6. 社会保险:强制缴纳五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可协商补充商业保险。
7. 劳动保护与职业危害防护:高危行业需明确防护措施及培训。
扩展提示:
非必备条款(如保密协议、竞业限制、培训服务期)需双方协商,竞业限制期限最长2年,且需支付经济补偿。
避免“霸王条款”,如“无条件服从加班”“自愿放弃社保”等,此类条款无效。
三、签订流程与规范
1. 协商一致:双方就条款达成一致,用人单位不得强迫或欺诈。
2. 书面形式:必须采用书面合同(电子合同需符合《电子签名法》),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3. 签字盖章:
- 劳动者本人签字(禁止代签),用人单位加盖公章或人力资源专用章。
- 需核对公章名称与劳动合同主体是否一致。
4. 入职时间:合同应在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签订,否则需支付双倍工资(《劳动合同法》第82条)。
特殊情况处理:
外籍员工:需办理《外国人工作许可证》,合同条款需符合中国法律。
劳务派遣:由用工单位与派遣单位签订协议,劳动者与派遣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四、风险防范要点
1. 合同保存:用人单位未交付劳动者合同文本的,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2. 变更与解除:任何条款变更需书面协商一致;解除合同需依法支付经济补偿或赔偿金。
3. 争议解决:合同中可约定争议解决方式(仲裁或诉讼),但仲裁为前提程序。
注意事项:
避免使用模糊术语(如“按公司规定”),应具体量化。
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合同约定工资的80%或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五、后续管理
1. 归档备案:用人单位应建立员工合同档案,保存至少2年备查。
2. 履行监督:定期检查合同履行情况,如社保缴纳、薪资发放等,避免纠纷。
若条款不明确或存在争议,建议咨询劳动行政部门或专业律师,确保合同合法有效。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