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是指利用合同关系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通过与他人签订合同的方式,获得非法利益的行为。在定性合同诈骗时,需要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合同诈骗常常是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来欺骗他人,使对方误认为事实如其所说或者所隐瞒的一样,从而达到骗取财物的目的。虚构事实指的是编造不存在的情况或者虚构的信息,以欺骗他人;隐瞒真相是指故意不告知对方应当知道的信息,使其误以为事实并做出与真实情况不符的决定。
二、签订合同获取非法利益。合同诈骗的手段是通过与他人签订合同来实现非法目的,诈骗者会以虚假的信息欺骗对方,使对方误以为合同内容是真实的,并由此签订合同并支付相关费用,最终实现骗取财物的目的。合同诈骗的实质是利用签订合同这一法律行为来实施欺骗,达到非法获利的目的。
三、主观故意。合同诈骗是一种故意犯罪行为,其实施者必须具备明确的犯罪意图,并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并通过签订合同获取非法利益。因此,在认定合同诈骗时,需证明犯罪嫌疑人有明确的主观故意,明知其行为是虚假欺骗他人的手段。
四、造成他人财产损失。合同诈骗的最终结果是骗取对方的财产,因此在定性时需证明他人因为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而导致财产损失。可以通过合同内容,支付记录等证据来证明对方因签订虚假合同而造成财产损失,从而确认为合同诈骗行为。
综上所述,合同诈骗的定性条件包括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签订合同获取非法利益、主观故意以及造成他人财产损失。只有同时具备这些条件,方可判定行为属于合同诈骗,并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相应的法律追究。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