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子合同的解除通常涉及多个环节,具体路径需根据合同类型、签订平台及条款约定来选择。以下是几种常见解除方式及相关注意事项:
1. 原签约平台解除
若合同通过光伏企业官方平台(如隆基、晶科等厂商APP)、第三方B2B平台(如阿里巴巴光伏频道)或电力交易平台(如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签订,通常可在平台内找到“合同管理”或“我的订单”模块,查看解约条款并提交申请。部分平台需上传书面解约函或双方协议。
2. 协商解除
根据《民法典》第562条,合同双方可协商一致解除电子合同。需与光伏厂商、EPC承包商或经销商书面确认解约意向,明确终止时间、违约责任(如违约金比例)及后续设备处理(如组件回收、并网注销等)。建议通过邮件或平台站内信留存记录。
3. 法定解除
若存在对方违约(如延迟并网、发电效率不达标)、不可抗力(如政策变更取消补贴)或欺诈行为,可依据《民法典》第563条单方解除。需准备证据链(如发电数据、沟通记录),并通过律师函或诉讼程序主张权利。注意光伏合同常附带的“最低发电量保证”条款可能影响解约条件。
4. 行政流程同步
除解除合同外,需同步办理:
- 向当地电网公司申请终止《购售电协议》;
- 注销或变更发改委备案的分布式光伏项目信息;
- 若涉及融资租赁或贷款,需与金融机构协商还款终止。
5. 风险提示
- 电子合同通常存证于区块链或时间戳平台,单方篡改无效,解约需规范操作;
- 跨境项目可能适用国际商法(如CISG),需注意管辖条款;
- 户用光伏若已享受财政补贴,提前解约可能需退回部分补贴款。
建议在解约前委托专业律师审核合同条款,尤其关注“解约通知期”“损害赔偿计算”等关键内容,避免因程序瑕疵导致纠纷。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