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欺诈罪是指以虚假的内容、方式或者其他手段,欺骗他人在订立、履行或变更合同过程中所享有的权益,造成他人财产损失的行为。取证是成功起诉合同欺诈罪的关键之一。下面将从证据的采集、保全、鉴定和呈现等几方面介绍如何取证。
一、证据采集
1. 文书证据:对于涉及到的合同、书面协议、信件、通知等具有证据意义的文书,要及时复制或原件认证收集起来,便于后续使用。
2. 证人证言:对于与案件有关系的见证人,可以组织调查或讯问取证,明确他们所知道的事实、相关证据和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状况。
3. 物证:通过对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现场、物品等进行勘查、摄录、抽样等方式采集有关证据,如相关资料、收据、财务数据等。
4. 鉴定证据:对于涉及到的合同真伪、签署时的身份、签字笔迹等问题,可以委托专业人员进行鉴定,以确定相关事实。
二、证据保全
对于采集到的证据,要及时进行保全,防止证据遗失、损毁或篡改。证据保全可以采用拍照、录音、录像等方式,保留证据原貌。在取证时要注意证据收集的合法性、合规性,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三、证据鉴定
1. 真实性鉴定:对于一些涉及到证据真假、真实性等鉴定问题,可以委托专业机构进行鉴定,以确定证据真实性。
2. 法律意义鉴定:对于一些证据是否与案件事实有关,证据在证明案件事实方面的力量是否充分等问题,可以委托专业人员进行法律意义鉴定。
四、证据呈现
在对证据进行呈现时,必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确保证据的合法性、证明力和可信度。在证据呈现的过程中,应尽可能的保护证据的原形,还原事实真相,不得捏造、篡改或故意隐瞒证据。同时要注意证据的层层推进,在证据之间要有衔接,证据之间的因果关系要清晰明了。
总之,要想成功取证,就必须要有全面的准备,采用多种手段获取证据,确保证据真实可靠。同时,在取证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证据的合法性,避免证据被认定无效。只有在证据准备充分、证据的证明力足够的前提下,才可以有理有据的起诉合同欺诈罪。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