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姻法中,夫妻在婚前各自取得的财产,按照双方约定处理;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认为是夫妻共同所有的。
因此,如果夫妻在婚前没有达成任何协议,婚后发生争议时,夫妻双方婚前所持有的财产将被视为夫妻共同财产。这意味着,这些财产应该由夫妻共同管理和支配,不应归为某一方个人所有。
然而,在法律上,还有一种情况需要注意:婚前财产是指婚前一方所持有的具有明确产权的财产,如存款、房屋、股票等,而非单纯“婚前挣的钱”。
如果夫妻在婚前已经明确约定婚姻财产制度,就不会产生不必要的争议。在婚前签订财产公证,约定婚姻财产,可以规避婚姻财产纠纷。通常来说,财产公证中约定的婚姻财产制度主要有以下三种:
1.夫妻共同财产制
夫妻双方财产共同所有,离婚时进行平分。
2.夫妻独立财产制
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取得的财产仍各自所有,离婚时也相应地进行分割。
3.按比例分割制
夫妻双方在婚前达成协议按固定的比例进行分割各自的财产。通常是比例分割或各自分割。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夫妻在婚后没有明确约定财产制度,除非能够证明相应的协议或合法协议是达成的,否则才能各自享有财产。
总之,婚前所得财产如离婚发生争议,只有遵循以上原则才能保护双方利益。建议夫妻在签婚前公证协议时,注重细节,尽量周全和合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切实保护自己的权利。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