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财产分割是离婚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并非所有财产都可以被分割。根据中国《婚姻法》的规定,以下情况下的财产可以被认定为离婚财产不予分割:
一、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由其个人财产取得的:
1. 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通过继承、受赠等方式获得的财产;
2. 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因个人劳动、技术、专利等取得的财产。
以上财产属于个人财产,符合法律规定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时不会被划入离婚财产分割范围。
二、经法院认定的夫妻约定的财产不作为夫妻共同财产:
夫妻在结婚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签订婚前协议或者其他书面协议,规定自己的个人财产及财产分割方式。如果协议被法院认定有效,约定的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也不会被纳入离婚财产分割范围。
三、经法院认定的不能作为夫妻共同财产的财产:
1. 一方与他人发生不正当婚姻关系,且不履行回避义务,造成家庭矛盾的财产;
2. 一方以家庭暴力等行为侵害夫妻关系的财产。
这些财产属于不当收入或者以不当手段获得的,经法院认定后不会作为离婚财产分割的对象。
四、其他根据法律法规规定不应当作为夫妻共同财产的财产:
根据具体情况,法律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规定了一些其他情况下的财产不应作为夫妻共同财产,例如违法所得、遗赠财产遭到外债人追索等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离婚财产的具体范围和分割原则,各地法院在实践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离婚案件中,具体的财产分割问题最终还是需要根据当地法院的认定来进行处理。
在离婚财产分割时,遵循《婚姻法》和相关法律规定,保护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确保财产分割公平合理。另外,在离婚过程中可以通过协商达成离婚协议,明确财产分割标准和方式,使离婚程序更加顺利和便捷。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