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工资诉讼书的撰写需严格遵循法律文书格式,并结合《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实体法与程序法要求。以下为具体结构与内容要点:
一、诉讼书标题
明确文书性质与案由,例:
"民事起诉状(劳动报酬纠纷)"
或 "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劳动仲裁前置时使用)。
二、当事人信息
1. 劳动者(原告/申请人)
- 姓名、性别、号、联系方式、住址。
- 若委托代理人,需注明代理权限及律师执业证号。
2. 用人单位(被告/被申请人)
- 全称(以营业执照为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姓名及职务、注册地址、实际经营地址。
三、诉讼请求
需具体、量化,可分项列明:
1. 工资欠付:
- 请求判令支付拖欠工资XX元(注明计算期间,如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
- 若涉及加班费,需区分平日、休息日、法定节假日加班时长及对应金额。
2. 经济补偿/赔偿:
- 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最多11个月工资);
-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2N)或经济补偿(N)。
3. 其他权益:
- 未休年假工资、社保补缴、奖金等。
四、事实与理由
1. 劳动关系确立
- 入职时间、岗位、合同期限(或无书面合同事实)。
- 工资标准(合同约定/实际发放记录)、支付方式(银行转账/现金)。
2. 欠薪事实
- 拖欠工资的具体月份、金额,用人单位出具的欠条或工资表(如有)。
- 催要记录(微信、邮件、录音等证据)。
3. 法律依据
- 引用《劳动合同法》第30条(工资支付义务)、第38条(欠薪解除权)、第85条(加付赔偿金);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仲裁时效)。
五、证据清单
附证据目录并编号,包括:
1. 劳动合同、工资条、银行流水;
2. 考勤记录、加班审批单;
3. 社保缴纳证明;
4. 书面催讨证据(如律师函、微信截图);
5. 用人单位工商登记信息(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打印)。
六、管辖与程序选择
1. 仲裁前置:
- 劳动仲裁需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仲裁委提出。
2. 诉讼阶段:
- 对仲裁裁决不服的,15日内向基层法院起诉。
七、注意事项
1. 时效问题
-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为1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之日起算;
- 欠薪纠纷可追溯至劳动关系终止后1年内。
2. 文书签署
- 劳动者亲笔签名并捺印,递交仲裁委或法院一式多份(被告人数+2)。
3. 专业辅助
- 复杂案件建议委托律师计算赔偿金额、设计诉讼策略。
示例结尾格式
"综上,被告长期拖欠工资的行为严重侵害原告合法权益,恳请贵院依法支持原告诉请,维护公平正义。此致
××市××区人民法院/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具状人(签名):
年 月 日"
撰写时需注意逻辑严密、语言简练,避免情绪化表述,所有事实均需有证据支撑。若涉及农民工工资拖欠,可同时依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主张权利,必要时申请财产保全。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