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是指对工人在工作中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的情况进行认定,确定其是否属于工伤范畴,以及工伤的事实和权益。而劳动鉴定则是在工伤认定的基础上,结合职业病防治和劳动能力鉴定,判断工伤患者能否继续从事原工作或者适宜从事哪些工作及其劳动能力等问题。那么,工伤认定下来多久做劳动鉴定呢?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能力鉴定条例》的规定,工伤患者应当在发生工伤之日起3个月内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在工伤认定结果确认后的90日内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因此,一般情况下,工伤认定下来后,应当尽快安排劳动能力鉴定。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没有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则工伤患者的劳动关系仍然存在,但是用人单位要尽义务提供相应的保护和补偿。
其次,劳动鉴定的具体时间也要根据不同的受伤情况和医疗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病情稳定的工伤患者可以在工伤认定完成后立即进行劳动鉴定。而对于需要接受长期治疗或恢复期较长的工伤患者,应当在治疗期结束后,待病情稳定后进行劳动鉴定。此外,对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或者手术治疗的工伤患者,应当优先保障其医疗和康复训练,待病情稳定后再进行劳动鉴定。
最后,劳动鉴定的时间还要考虑用人单位的工作安排和工伤患者的意愿。一些用人单位可能需要安排劳动鉴定期间的替代工作,而工伤患者则可能需要充分休息或者接受康复训练。因此,在安排劳动鉴定时间时,应当考虑这些因素,以便更好地保障工伤患者的权益。
综上所述,工伤认定下来多久做劳动鉴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应当尽快安排劳动鉴定,以便及时判断工伤患者的职业能力和补偿需求。而具体的劳动鉴定时间,需要充分考虑工伤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用人单位的工作安排以及工伤患者的意愿等因素。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