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法小站,专注于普法百科知识解答!
当前位置:爱法小站 >> 刑法知识 >> 犯罪 >> 百科详情

聚众共同犯罪有什么罪名

2024-04-07 刑法知识 责编:爱法小站 8017浏览

聚众共同犯罪是指三人以上的犯罪团伙或团伙成员联合作案而被构成的一种犯罪形态。在我国刑法体系中,这种犯罪行为既违反了公共秩序,也危害了社会安宁,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因此被认定为严重的刑事犯罪。据我国刑法规定,聚众共同犯罪可以构成以下几种罪名:

聚众共同犯罪有什么罪名

1. 聚众斗殴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规定,聚众斗殴,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当三人以上的人员聚集在一起进行斗殴行为时,即可构成聚众斗殴罪。

2. 聚众滋事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规定,聚众扰乱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聚众滋事罪是指三人以上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治安秩序,造成较为严重后果的行为。

3. 抢劫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规定,抢劫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如果三人以上的团伙成员共同实施抢劫行为,即构成聚众抢劫罪。

4. 盗窃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当三人以上的犯罪团伙联合盗窃,便构成聚众盗窃罪。

5. 敲诈勒索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四条规定,敲诈勒索财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教唆、引诱他人实施敲诈勒索罪,情节严重的,也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如果三人以上的犯罪团伙共同进行敲诈勒索活动,便构成聚众敲诈勒索罪。

在法律的制裁下,聚众共同犯罪将受到相应的惩罚,以维护社会秩序与公共利益的稳定。对于从事聚众共同犯罪的个人或团伙,应予以法律制裁,并且加强司法教育和矫正,以促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错误,回归社会。

文章标签:
本站申明:爱法小站为普法类百科展示网站,网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若有误或侵权请联系本站!
为您推荐
  • 暗中帮助的共同犯罪是指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不直接实施犯罪行为,但通过提供隐蔽性协助或创造有利条件,间接促使犯罪完成的情形。其法律特征和表现形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行为方式的隐蔽性 暗中帮助者通常采取非公
    2025-08-13 4675浏览
  • 共同犯罪的判决需满足多个要件,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至二十九条的规定。以下是核心要求及扩展分析:1. 主体要件 共同犯罪主体须为二人以上,且均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若其中一人未达刑事责任年龄
    2025-08-13 1397浏览
  • 犯罪集团的组织结构通常高度复杂,其内部单位根据犯罪类型和规模差异而有所不同。以下是常见犯罪集团的主要职能单位及扩展分析:1. 领导决策层(核心管理层) - 由高层首脑或理事会构成,负责战略规划、利益分配及跨
    2025-08-12 1803浏览
  • 举报单位法人代表经济犯罪需遵循法定程序,确保举报有效且自身权益不受侵害。以下是具体步骤和相关法律要点:1. 收集证据 经济犯罪举报需提供初步证据,包括但不限于: - 财务凭证: bank流水、发票、合同、会计账簿
    2025-08-11 6586浏览
  • 栏目推荐
  • 在刑法体系中,某些行业或行为因涉及违法犯罪而被明文禁止,但其暴利性仍可能吸引不法分子铤而走险。以下从法律角度分析几类高风险“赚钱”领域及其法律后果:1. 类犯罪 - 制毒:刑法第347条明确规定了、贩卖、运输、
    2025-07-28 1554浏览
  • 在中国刑法体系中,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的罪犯能否减刑及减刑幅度需综合多项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判断,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减刑的基本条件(《刑法》第78条)1. 执行刑期门槛 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罪犯,执行原
    2025-07-27 8241浏览
  • 贿赂罪通常被认定为共同犯罪,是因为其实施过程涉及行贿人与受贿人双方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犯罪行为,符合刑法同犯罪的基本要件。具体原因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1. 共同故意 贿赂罪的成立以行贿方与受贿方存在双向故意
    2025-07-27 7697浏览
  • 栏目热点
  • 判决执行死刑是指法院依法对犯罪者判处死刑,并经法定程序核准后,通过特定方式剥夺其生命的一种刑罚执行行为。以下是关于死刑执行的详细解析:1. 法律依据 死刑的执行必须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刑事诉
  • 吴亦凡减刑最多减多少

    查看详情

    吴亦凡减刑最多减多少
  • 如何定义单位犯罪人员

    查看详情

    如何定义单位犯罪人员
  • 全站推荐
  • 借钱不还是否构成合同诈骗,需结合具体情形依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判断,核心在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客观上是否实施了欺骗行为。以下是关键分析要点: 一、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刑法》第二
    2025-08-11 4619浏览
  • 补签劳动合同后被辞退的赔偿问题需结合《劳动合同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分析,具体情形及赔偿标准如下: 一、补签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1. 补签的合法性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0条,劳动关系应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订立书面
    2025-08-11 6578浏览
  • 在单位犯罪中,小股东若对犯罪行为不知情,其法律责任的认定需结合具体案情和法律规定综合判断。以下是可能的法律后果及应对措施:1. 刑事责任豁免可能性 根据《刑法》第31条,单位犯罪的直接责任人员需承担刑事责任。
    2025-08-11 2421浏览
  • 友情链接
    底部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