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法中,正当是一个重要的法律概念。正当是指在面临他人违法侵害的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身体、财产等法益,而采取必要且合理的行为。这种行为不被视为犯罪行为。
正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1. 行为针对的是违法侵害行为
正当针对的必须是他人的违法侵害行为,如故意伤害、抢劫、非法拘禁等。如果仅仅是针对他人的合法行为,则不能构成正当。
2. 行为必须是出于目的
行为必须是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身体、财产等法益不受侵害,而不能是出于其他目的,如报复或故意伤害。
3. 行为必须是必要的
行为必须是在无其他更为温和的手段可采的情况下,才能采取。行为不能超过保护法益所必需的程度。
4. 行为必须是合理的
行为的强度和方式必须与侵害行为的性质和危险程度相当,不能使用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手段。例如,面对一个单纯推搡的侵害行为,使用进行就是不合理的。
5. 行为必须是在紧急情况下进行的
正当必须发生在面临突发的、迫在眉睫的、难以避免的违法侵害行为时,而不是在事后或者事前进行的。
除此之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可以认定为正当。例如,面对正当行为而反击的行为,可以认定为"过当"而不构成犯罪;家人之间的行为,可以认定为"家庭成员之间的正当"。
总的来说,正当制度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在一定条件下容许公民采取必要且合理的行为。但同时也要注意行为不能超出必要的限度,否则也可能被认定为犯罪行为。因此,在实践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判断某种行为是否构成正当。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