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释是指在刑事犯罪的刑期未满期间,根据法定程序由有关机关对被判刑人提出假释申请,经复审适宜的,解除其在监狱、看守所服刑,改为在社会上居住和工作,但被判刑人需要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接受社会监督和教育,假释人员如果在假释期间又被起诉,应该怎么办?
首先,假释期间被起诉并不意味着假释资格自动被取消,也不会直接被判处刑期,在被起诉前享有的假释权利依然存在,但是建议假释人员要慎行,做到不再犯罪,不想回狱。
其次,假释期间被起诉的假释人员应该积极配合执法机关的调查,听从执法机关的安排,如果被扣留,应该配合调查,不得有任何抵抗、逃跑等行为。
第三,假释期间被起诉的假释人员应该及时咨询律师,特别是刑事辩护律师。律师可以帮助假释人员了解案情、法律规定、法律途径等,为假释人员提供相关法律服务,保护假释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四,假释期间被起诉的假释人员还应该积极向法院介绍自己在假释期间的表现,证明自己已经认识到犯罪的危害性,已经改过自新,并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这些都是可以对自己的法律情况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第五,如果假释人员被判刑,应该及时向司法机关提出保外就医、监外执行等申请,这也是控制风险的一种方式。
最后,假释期间被起诉的假释人员应该积极改正错误,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避免再犯罪行为,为保护自己的和谐社会尽一份力量。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