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事诉讼中,独立的法人单位也有可能成为犯罪的主体,这就是所谓的单位犯罪,而单位则是指在单位犯罪中,具体实施犯罪行为的人员。但是,如何认定单位,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依据法律规定认定单位主体责任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单位对犯罪的实施负有直接责任。”这说明,单位犯罪中单位应该承担主体责任,而把承担责任的实体问题转移到具体实施行为的人身上,是不合法的。因此,在认定单位时,首先要看单位是否有犯罪的直接责任。
二、依据作为单位代表人员的行为认定单位
公司、企业等单位,都会有代表人员,如董事长、总经理等,他们具有代表单位行为的资格。如果这些代表人员在单位犯罪中起到重要作用,甚至是直接指挥或组织犯罪的行为,那么他们就应该被认定为单位。
三、依据实际行为认定单位
在某些情况下,具体实施行为的人员可能并非代表单位行为的人员,但是他们的行为对犯罪的实施有着直接、重要的作用,这时候,也可以认定他们为单位。比如某工厂违法排污,虽然是由工人操作,但是厂长默许甚至是指令,是直接导致了违法行为的发生,因此厂长也应该被认定为单位。
四、依据立场和态度认定单位
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具体实施行为的人员和代表单位行为的人员都可能没有直接参与犯罪,但是他们对于犯罪的态度和立场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他们纵容、包庇犯罪行为,或者是为了求利而掩盖犯罪行为,那么他们也应该被认定为单位。
总之,在认定单位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同时,我们也需要意识到,单位犯罪与个人犯罪在认定上还是有所区别的。在处理单位犯罪案件时,要特别关注单位在犯罪中的作用和责任,不能简单地把责任转嫁到具体实施行为的人身上。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