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犯通常是指在刑事犯罪中参与触犯刑律的一方,但是该人对于犯罪的实施并没有直接的贡献,而是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某些帮助或配合行动。比如,他可以提供犯罪工具,或者给予犯罪者某种便利条件,从而助长犯罪活动的开展。但是也应该指出,帮助犯不能够担负同等的犯罪责任,也不能被判处同样的刑罚。
帮助犯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有以下几点:
一、法律责任:帮助犯在共同犯罪中的法律责任相对较轻,通常情况下应当根据犯罪的性质和情节适用轻刑。比如,对于一些不严重的刑事犯罪,帮助犯可以被判处罚金或劳动教养等轻刑,而不是与犯罪主体同样严重的刑罚。
二、罪责定位:在共同犯罪中,帮助犯是属于非主体犯的一种,他们仅仅提供了某些帮助或者犯罪的条件,与实施犯罪的主体犯是有区别的。因此,在进行罪责定位时,法院判定帮助犯的具体行为是否构成帮助犯罪时,应当根据其在犯罪中的地位、犯罪的严重程度以及帮助犯的意图等因素进行综合审查。
三、量刑:由于对于帮助犯相对较轻的法律责任,因此对于帮助犯的量刑也应当与犯罪主体进行区别对待。在判决时,法院应当结合犯罪的严重性、危害程度、社会影响以及帮助犯的具体情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避免过于严厉的惩罚。
帮助犯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相对较低,其法律责任也相对较轻,但是在量刑和罪责定位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需要法院仔细评估犯罪的具体情况,避免犯罪者的不公正判决。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