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形态是指罪犯的犯罪行为、手段、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和特征。对于量刑来说,犯罪形态并非是唯一的判断标准,还需要考虑到其犯罪的性质、情节、后果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
首先,犯罪形态是犯罪情节之一。在刑法意义上,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是判决是否构成犯罪、适用何种法律规定以及定罪量刑的主要依据之一。因此,犯罪形态是判决罪犯罪行是否有罪、以及罪名认定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
其次,犯罪形态反映了罪犯心理、态度以及规避打击的能力。在判决罪犯是否需要进行刑事拘留、取保候审等阶段,犯罪形态是否凶狠、危险以及其逃避司法追究的能力等也应成为参考因素。如果犯罪形态表现出来的是强烈的恶性心态,必须采取更为严厉的监管措施;如果犯罪形态表现出来的是的情感,或者展现了对犯罪后果的认识和反思,相应的法律适用可以做出更为温和的裁决。
最后,犯罪形态对于后续的社会治理起到了积极作用。犯罪适用法律所能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剥夺罪犯个人自由和财产权等,但在更为长远的社会治理方面,对罪犯进行教育、纠正、惩罚和感化是更为重要的文明因素。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后果等是确定刑事制裁的基础,而犯罪形态却是后续工作的核心。只有通过严谨而公正的刑事审判过程,才能够成为社会公认的规范性标准,对结构性社会问题作出回应。
在这个过程中,犯罪形态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不能单独拿出这一元素进行判断。与此同时,选择何种量刑措施也是必须谨慎考虑的,追求公正的原则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当罪犯的犯罪行为、情节、后果等各个方面都充分考虑过后,才能够得出归纳结论。对于法官而言,量刑的先决条件就是充分了解罪犯,从综合性的角度对罪犯的犯罪行为进行全面评价。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