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是在刑法上指多个人联合犯罪的一种情形。通常来说,犯罪的成员之间需要有明确的分工,以及相互默契的合作,才能达到犯罪的目标。 在中国刑法中,规定了共同犯罪的含义,但同时规定了排除共同犯罪的情形。下面,就对不包括在中国刑法中的共同犯罪进行讨论。
1.个人犯罪
个人犯罪是指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行为上,由一个人单独完成的犯罪行为。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只有一个人参与,所以不存在任何的“共同犯罪”,更不可能出现分工合作的情况。因此,个人犯罪不包括在共同犯罪之列。
2.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是指犯罪人由于过失或疏忽而导致犯罪行为。与故意犯罪不同,过失犯罪的犯罪人并没有明确的犯罪意图,只是由于疏忽大意等原因而犯罪。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可能有明确的分工和合作,因此也不存在共同犯罪的情况。
3.瞒报、谎报案件罪
瞒报、谎报案件罪是指犯罪人故意瞒报或者谎报案件的情况。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犯罪人不是在行动上被迫与他人合作,而是自己一个人进行作案。瞒报、谎报案件罪虽然属于故意犯罪,但也不包括在共同犯罪之中。
4.自己行为不构成犯罪的情况
有时候,一些人的行为虽然可以视为违法,但是并不构成犯罪。比如,违反交通规则导致的轻微事故等情况,这些行为虽然可以被视为过失,但是不被认为是犯罪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多个人同时参与,也不可能被视为共同犯罪。
5.法定情节不适用的情况
在中国刑法中,规定了一些情节,可以排除共同犯罪的情况。比如,被迫犯罪情节、自首情节等。只有当犯罪人没有这些情节的时候,才可能认定为共同犯罪。因此,这些情节不适用时,也不能被视为共同犯罪。
总之,共同犯罪需要存在一定的犯罪主观意图和犯罪分工等特征才能成立。 如果不存在这些特征,就不能视为共同犯罪,也不能因此惩罚其中的任何一个人。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