贿赂行为罪是指以提供财物或其他利益为目的,给予国家工作人员等特定对象以财物或其他利益,以谋取不正当利益和谋求不正当私利的犯罪行为。贿赂行为不仅破坏了公平竞争环境,也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政治生态,因此被列为刑法中的严重罪行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贿赂行为罪在刑法中的规定及其相关刑事责任和量刑标准。
贿赂行为罪在我国刑法中主要包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六条到第三百九十二条中,具体内容如下:
第三百八十六条规定了受贿罪,即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或者直接或者通过其他人收受财物的行为,构成犯罪的处罚。
第三百八十七条规定了行贿罪,即个人或单位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的行为。
第三百八十九条规定了单位行贿罪,即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的行为。
第三百九十条规定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即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公务员巨额财产明显超出合法收入的情形,构成犯罪。
第三百九十一条规定了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即非国家工作人员明知是来自行贿行为的财物或其他利益,接受他人行贿的行为。
第三百九十二条规定了介绍贿赂罪,即主要介绍他人行贿或受贿,帮助他人实施贿赂行为的行为。
对于上述罪行,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犯罪分子将会受到以下的刑罚:
1. 受贿罪的犯罪分子,可能会面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刑罚,具体量刑标准由法院根据犯罪分子的具体情节和犯罪事实进行判断。
2. 行贿罪的犯罪分子,可能会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罚金等处罚,对于单位行贿罪的犯罪分子,单位可能面临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处罚。
3. 对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和介绍贿赂罪的犯罪分子,其刑罚幅度较小,可能会面临罚款、有期徒刑、拘役等处罚。
此外,根据犯罪分子的具体情节和犯罪事实,法院还可以对其进行罚金、没收违法所得、追缴赃款、财产等措施。
贿赂行为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对于犯罪分子将会受到法律的严惩。在实践中,刑事司法机关会根据犯罪分子的具体情节和犯罪事实,综合考虑其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和对社会秩序的破坏程度,依法作出相应的刑罚裁决。希望各界人士认清贿赂的危害性,共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政治生态的健康发展。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