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是指公职人员或者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单位工作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非法占有国家财产或者本单位财产的行为。其犯罪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主体要件:主体是特定的人群,即公职人员或者在特定单位工作的人员。这些人员利用自己的职权、地位或者职务上的便利,实施非法占有财物的行为。
2. 客体要件:客体是国家财产或者单位财产。国家财产包括国家所有的财产,而单位财产则是指单位所有的财产,包括资金、物品、资料等。
3. 行为要件:行为是指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实施非法占有财物的行为。这包括挪用、侵占、贪污、受贿等手段,但是职务侵占犯罪主要是以挪用为主。
4. 目的要件:目的是非法占有财物。这是职务侵占犯罪的关键,即犯罪行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个人私利而非法占有国家或者单位的财产。
5. 结果要件:结果是非法占有一定数额的财物。这是判断犯罪数额大小的标准,一般要求达到一定数额才构成犯罪。
6. 主观要件:主观上具有犯罪故意。犯罪分子必须主观上有意识地实施非法占有财物的行为,明知是违法的但仍然故意为之。
7. 特定情形:职务侵占犯罪还有一些特定的情形,比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行为。在这些情形下,即使没有达到非法占有一定数额的财物,也构成职务侵占犯罪。
综上所述,职务侵占犯罪构成包括主体要件、客体要件、行为要件、目的要件、结果要件、主观要件以及特定情形等多个方面,其中以利用职权便利实施非法占有财物的行为为主要特征。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