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的故意可以体现在以下几种情形:
1. 共同实施犯罪行为的共同故意
这种情形是最基本的共同犯罪故意情形。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并共同实施了犯罪行为。比如两人一起抢劫银行,彼此知道对方的意图并达成一致,共同实施了抢劫行为。
2. 共同实施犯罪行为的间接故意
这种情形下,参与者并非有共同的明确犯罪故意,但在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中,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不法结果,却仍然共同实施。比如甲、乙两人合伙行窃,甲负责撬门,乙负责看风,尽管乙并非有明确的窃取财物的故意,但他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为甲提供便利条件,最终实现了犯罪目的,因此构成共同犯罪的间接故意。
3. 共同实施犯罪行为的过失故意
这种情形下,参与者并非有明确的犯罪故意,但在共同实施行为的过程中,因为过失或疏忽而产生了不法结果。比如两人一起玩,甲不小心开打伤了乙,尽管甲并非有伤害乙的故意,但仍构成共同实施故意伤害罪。
4. 共同实施预备犯罪行为的故意
这种情形下,参与者虽然并未实施最终犯罪行为,但已经共同实施了犯罪预备阶段的行为。比如两人共同窃取他人钥匙,虽然尚未实施真正的盗窃行为,但已经构成共同预备盗窃罪。
5. 共同实施包围教唆犯罪行为的故意
这种情形下,参与者并非直接实施犯罪行为,而是起到包围、教唆等作用,为直接实施犯罪行为的人创造了条件。比如甲、乙两人共同教唆丙实施伤害行为,甲负责找到受害人,乙负责监视受害人的行踪,最终丙实施了伤害行为,甲乙二人构成共同犯罪的间接故意。
6. 共同实施包庇罪行的故意
这种情形下,参与者并非直接实施犯罪行为,而是在犯罪行为实施后,共同对犯罪分子或证据进行隐藏、掩饰,以逃避法律制裁。比如两人共同隐藏作案工具或逃避追捕的逃跑路线,尽管他们并非直接实施原始犯罪,但仍构成共同实施包庇罪行的故意。
总的来说,共同犯罪的故意体现形式较为丰富,既可以是明确的共同故意,也可以是间接故意或过失故意。只要行为人之间存在实施犯罪的共同目的或知悉共同实施犯罪的事实,即可构成共同犯罪的故意。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