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法小站,专注于普法百科知识解答!
当前位置:爱法小站 >> 知识产权法 >> 专利法 >> 百科详情

专利法是哪年定的

2024-05-30 知识产权法 责编:爱法小站 9410浏览

中国的专利法是在1984年正式颁布实施的。

专利法是哪年定的

具体来说:

1. 1984年3月12日,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建立了专利制度。该法于1985年4月1日开始实施。

2. 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进行了第一次修订。主要修改内容包括:将专利期限由15年延长到20年;放宽了专利的授予条件;完善了专利权的保护措施等。

3.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进行了第二次修订。主要修改内容包括:增加了新型实用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完善了申请和审查程序;加强了专利权的保护力度等。

4.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进行了第三次修订。主要修改内容包括:增加了职务发明的规定;放宽了申请条件;完善了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机制;增加了专利期限延长等。

5. 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进行了第四次修订。主要修改内容包括:引入了专利链接制度;完善了专利申请、审查、授权等程序;强化了专利权的保护力度;增加了专利执法的措施等。

总的来说,中国专利法的修订历程反映了我国专利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专利保护能力的不断提升,为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章标签:专利法
本站申明:爱法小站为普法类百科展示网站,网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若有误或侵权请联系本站!
为您推荐
  • 中国并未废除《专利法》,反而在不断修订和完善该法律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下是对相关背景及发展的详细分析,同时澄清可能的误解:1. 历史演进与法律强化 中国的《专利法》自1985年实施以来已历经四次修正(1992年、20
    2025-08-06 9196浏览
  • 我国专利法的历史沿革如下:1. 1984年 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由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85年4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专利制度的建立。该法确立了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类型,并规
    2025-08-06 7563浏览
  • 邮寄纸质专利申请需遵循严格的格式要求,具体如下:1. 申请文件组成: - 请求书:使用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供的标准表格(如发明专利请求书、实用新型专利请求书或外观设计专利请求书),需填写申请人、发明人、专利名称
    2025-08-05 5719浏览
  • 在设计中运用专利法保护创新成果,需综合考量法律策略与技术特征的结合,以下是关键要点及扩展分析:1. 明确专利保护类型选择 根据《专利法》第二条,设计可能涉及三种专利: 发明专利:保护产品或方法的创新技术方案
    2025-08-05 9886浏览
  • 栏目推荐
  • 商标显示“申请中受保护”是指商标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注册申请并获受理,但尚未完成全部审查程序的状态。根据《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该状态下的商标享有以下法律效力和注意事项:1. 申请优先权保护 自申请日起
    2025-07-27 1145浏览
  • 著作权侵权纠纷的律师费受多种因素影响,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因素:1. 案件复杂程度 - 涉及文字、图片、音乐、影视等不同类型作品的侵权案件,取证难度与法律适用差异较大。例如,软件源代码侵权需专业技术鉴定,费用
    2025-07-27 8129浏览
  • 小专利转让的月度费用因多种因素波动较大,一般从几百元到数万元不等,具体需结合以下核心要素综合分析:1. 专利类型与领域价值 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转让费通常低于发明专利。热门技术领域(如AI、生物医药)的专
    2025-07-27 6746浏览
  • 栏目热点
  • 商标注册申请时填写的注册资本金需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如实填写,不可虚构或夸大金额。以下是关键要点和扩展说明:1. 法律依据 《商标法》及《公司法》未对商标注册的注册资本设定最低限额,但要求企业信息真实。注册资本
  • 鹿茸片属于商标法多少类

    查看详情

    鹿茸片属于商标法多少类
  • 草稿受著作权保护吗

    查看详情

    草稿受著作权保护吗
  • 全站推荐
  • 保险合同的解除与退保问题涉及多个法律和合同条款因素,需根据具体情况分析。以下是关键要点:1. 合同解除的法律依据 根据《保险法》第十五条,投保人可随时解除合同(除非另有约定),但保险人无正当理由不得解除合
    2025-08-16 6905浏览
  • 书面投诉劳动保障问题的步骤如下: 1. 明确投诉事项:详细描述侵权事实,包括时间、地点、涉及人员、具体违法行为(如拖欠工资、未缴社保、强迫加班等),并提供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聊天记录等)。
    2025-08-16 4671浏览
  • 苏东坡(苏轼)在历史上并未被真正判处死刑,但他确实因“乌台诗案”在1079年险些丧命,最终被贬黄州。这一事件背后有多重原因,涉及政治斗争、、个人性格及北宋党争的复杂背景。以下是具体分析:1. 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2025-08-16 9034浏览
  • 友情链接
    底部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