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著作权保护条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法规制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和扩展知识:
1. 自动保护原则
作品自创作完成时自动获得著作权,无需登记。但通过著作权登记(如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可强化权属证明,在侵权诉讼中作为初步证据。
2. 保护对象
涵盖文学、艺术、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口述、音乐、戏剧、美术、摄影、电影、图形、计算机软件等。不保护思想、方法、事实或公式(如数学定理)。
3. 著作权内容
- 人身权: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永久不可转让)。
- 财产权:复制、发行、展览、表演、信息网络传播等12项权利,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加死后50年(法人作品为首次发表后50年)。
4. 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
- 合理使用:个人学习、新闻报道、课堂教学等特定情形可无偿使用,但须注明作者及作品名称(《著作权法》第24条)。
- 法定许可:如教材编写、报刊转载已发表作品,可付费使用而无须事先同意(第25条及《义务教育法》配套规定)。
5. 技术保护措施
禁止规避DRM(数字版权管理)等技术措施,非法破解可能承担行政或刑事责任(《著作权法》第49条,《刑法》第217条)。
6. 侵权责任
包括停止侵害、赔偿损失(实际损失或推定获利,法定赔偿上限500万元)、公开赔礼道歉。情节严重的可处3-10年有期徒刑(《刑法》侵犯著作权罪)。
7. 延伸领域
- 邻接权:表演者、录音制作者、广播组织享有特定权利,如表演者许可他人现场直播的权利(《著作权法》第四章)。
- 数据库保护:内容选择或编排体现独创性的数据库视为汇编作品(第15条)。
- 民间文学艺术:国务院另有规定,防止不当商业化利用(第6条)。
8. 国际公约适用
中国加入《伯尔尼公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WCT),对成员国作品实行国民待遇原则,境外作品同样受保护。
9. 网络环境特别规定
- "通知-删除"规则:网络服务提供商收到侵权通知后需及时断开链接(《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14条)。
- 区块链存证:司法认可区块链技术固定的电子证据效力(最高法《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
10. 集体管理组织
中国音著协、文著协等机构可代著作权人集中授权并收取报酬,降低交易成本(《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
侵犯著作权的常见情形包括非法转载、软件、短视频搬运、AI训练数据滥用等。权利人可通过行政投诉(版权局)、民事诉讼或刑事报案。企业应建立版权合规审查机制,避免误用未授权素材。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