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保护内容主要涉及以下法律及国际公约: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中国现行《著作权法》于1990年首次颁布,历经多次修订(2020年最新修订)。其核心内容包括:
- 保护对象:文学、艺术、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的作品(如文字、口述、音乐、美术、摄影、视听作品等),以及计算机软件、汇编作品等。
- 权利类型:
- 人身权: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
- 财产权: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改编权、翻译权等12项专有权利。
- 保护期限:作者终生加死后50年(法人作品为首次发表后50年)。
2. 《著作权法实施条例》
细化著作权法的具体操作,如作品登记、合理使用范围、侵权赔偿标准等。
3.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专门规定软件著作权的归属、许可、法律责任,明确软件著作权登记制度。
4.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规范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包括避风港原则、技术措施合法性等。
5. 《民法典》(2021年生效)
第123条明确著作权为知识产权客体,第1185条确立惩罚性赔偿制度,加重恶意侵权责任。
6. 《刑法》第217条(侵犯著作权罪)
对以营利为目的的严重侵权行为(如复制发行、网络传播)追究刑事责任,最高可处10年有期徒刑。
7. 国际公约
- 《伯尔尼公约》:中国1992年加入,确立国民待遇、自动保护原则。
- 《世界版权公约》:强调版权标记(如©)的简化保护形式。
-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设定著作权保护的最低国际标准。
扩展知识:
邻接权保护:包括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组织的权利,规定于《著作权法》第四章。
集体管理组织:如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MCSC),代表权利人许可使用并收取报酬。
最新动态:2020年修法新增“视听作品”类别,扩大法规覆盖范围,并引入“惩罚性赔偿”(最高5倍实际损失)。
著作权保护需结合民事、行政、刑事手段,多元立法形成完整体系。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