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查主债权债务合同时,需系统性地核查以下关键条款及法律风险,确保合同效力、可执行性与权利义务平衡:
一、主体资格审查
1. 签约主体适格性
- 核实债权人、债务人、担保人(如有)的民事行为能力:
- 企业需提供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明及授权文件(如代办);
- 自然人需确认件及婚姻状况(涉及共同债务时需配偶签字)。
- 特殊主体限制:金融机构需持牌,政府机构举债受《预算法》约束。
2. 授权真实性
- 核查签字人权限:董事会/股东会决议、授权委托书(明确授权范围及期限)。
- 分公司签约需总公司授权,子公司独立担责。
二、合同核心条款审查
1. 债权债务关系明确性
- 主债权种类(金钱、特定物、行为)需具体,避免笼统表述。
- 金额需同时以大小写注明,外币需约定汇率标准。
2. 履行条款
- 期限:起止时间、分期履行节点、宽限期;
- 利率:不超过LPR4倍(民间借贷),明确计息方式(单利/复利);
- 担保条款:抵押/质押需登记,保证责任区分一般/连带。
3. 违约与救济
- 违约情形需具体(如逾期、资产转移等);
- 违约金比例合理(一般不超过实际损失30%);
- 约定实现债权费用承担(律师费、诉讼费等)。
三、法律效力与合规性
1. 合法性审查
- 禁止高利贷、砍头息(《民法典》第680条);
- 流押/流质条款无效(《民法典》第428条)。
2. 行业特殊规定
- 金融借贷需符合银保监会监管要求;
- 跨境融资涉及外债登记(外汇管理局备案)。
四、风险控制条款
1. 交叉违约条款
- 其他合同违约触发本合同提前到期。
2. 信息披露义务
- 债务人财务状况定期报告,重大事项通知。
3. 争议解决
- 管辖法院/仲裁机构明确(避免约定不明导致诉讼拖延);
- 涉外合同约定准据法(建议选择中国法)。
五、程序性审查
1. 签署与生效
- 各方盖章+签字,骑缝章防篡改;
- 附条件/附期限生效需明确触发机制。
2. 附件完整性
- 担保物权属证明、评估报告、董事会决议等需作为附件。
六、实务建议
使用“定义条款”统一关键术语(如“到期日”“违约事件”);
加入“可分性条款”,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条款效力;
电子合同需符合《电子签名法》要求(CA认证、时间戳)。
合同审查需结合交易背景,必要时征询法律意见,尤其涉及资产证券化、对赌协议等复杂结构时,需专项风险评估。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