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合同签订后,如若需要解除合同,首先要了解解除合同的情形以及相应的程序、责任与保障。
一、合同解除情形
1. 双方协商解除
如果双方可以协商解除合同,可以自行达成协议,签订《合同解除协议书》,解除合同,协商的内容一般包括:
(1)解除时间;
(2)返还定金及履约保证金;
(3)承担违约责任;
(4)其他协商事项。
2. 违约解除
(1)开发商违约
开发商未按合同约定交房,或者所交房屋与约定的面积、品质不符,或者未具有安全、卫生等基本条件,买房人可以主张解除合同。
(2)买房人违约
买房人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房款或通过组织购房的方式购买房屋的,开发商可以主张解除合同。
3. 受法律、行政法规、政府部门命令解除合同
在政府机关出台的有关政策规定下,或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规定的解除合同情形下,可以解除合同。
二、解除合同的程序
1. 书面通知
解除合同需要书面通知对方。通知中应该明确表示解除合同的原因、方式、时间等要素,尽可能使用邮寄和传真等方式留下证据。
2. 双方确认
解除合同后,双方需要确认解约的时间、返还定金的金额和时间、承担违约责任的事项等,在此过程中要保留证据,确保合同解约后不会因事宜牵扯发生纠纷。
三、解除合同后的责任与保障
1. 返还定金
除非买房人存在违约情况,否则开发商应该返还买房人支付的所有定金和预付款项。买方和开发商应该在协商解约时尽快确定部分属于定金的款项,以避免发生争议。
2. 承担违约责任
如果一方没有履行合同,导致合同解除,那么还需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这个责任一般是在合同解约时买房人、开发商之间协商约定的。
3. 保护买房人权益
对于在购房合同签订后,新出台的政策、条例等,如果涉及合同解除的情况,应该由开发商负责处理并做出解约处理的决定,同时保障买房人的合法权益,例如禁止收取相应违约费用等。
总之,在购房合同签订后如若需要解除合同,双方在协商解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解约的时间、返还定金及款项金额、承担违约责任的事项等,尽早取消合同,避免影响后续的房产交易。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