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合同纠纷时,可按以下步骤处理,并结合法律原则与实务经验采取行动:
1. 审查合同条款
- 明确争议焦点:首先核对合同中与纠纷相关的条款(如履行期限、违约责任、解除条件等),确认双方权利义务是否清晰。注意格式条款是否有效(如《民法典》第496条对格式条款的限定)。
- 补充协议效力:若存在口头约定或补充协议,需评估其法律效力。书面合同优先,但若有微信记录、邮件等证据,可能构成合同组成部分。
2. 证据收集与固定
- 书面证据:保存合同原件、附件、履行过程中的单据(如交货单、验收记录)、付款凭证等。
- 电子证据:聊天记录、邮件往来需公证,确保真实性(《电子签名法》第8条)。
- 视听证据:录音录像需符合合法性要求(如未侵害他人隐私)。
3. 协商调解
- 非诉讼解决:优先通过书面函件(如律师函)或协商达成和解,明确争议解决方案并签署书面协议。可申请行业调解组织或人民调解委员会介入,成本低于诉讼。
4. 仲裁或诉讼
- 仲裁条款:若合同约定仲裁(如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需在约定期限内提起,注意一裁终局原则。
- 诉讼程序: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通常为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需准备起诉状、证据清单,必要时申请财产保全(《民事诉讼法》第100条)。
5. 法律要点补充
- 违约金调整:若约定的违约金过高(超过实际损失30%),可请求法院调整(《民法典》第585条)。
- 不可抗力:如因自然灾害等导致违约,需及时通知对方并举证(《民法典》第590条)。
- 表见代理风险:若对方签约人员无授权但构成表见代理(如长期合作关系),可能仍需承担合同责任。
6. 执行与救济
- 判决执行:胜诉后若对方拒履行,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如查封财产、列入失信名单)。
- 再审程序:对错误判决可在6个月内申请再审(《民事诉讼法》第207条)。
合同纠纷的核心在于证据充分性与程序合规性,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个性化策略。实务中,部分纠纷可通过发出《履约催告通知书》促使对方主动履约,避免冗长诉讼。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