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订立不成功的主要后果有以下几种:
1. 合同无效
如果当事人双方达不成合意,导致合同无法成立,那么合同就是无效的。根据《合同法》第52条的规定,有以下几种情形可能导致合同无效:
(1)一方利用对方的误解、欺骗、胁迫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如果合同无效,那么合同自始无效,各方当事人不能享有合同所规定的权利,也不需承担合同规定的义务。如果已经履行,应当返还已经获得的利益。
2. 合同可撤销
有时当事人一方可能有权利撤销合同。根据《合同法》第54条的规定,有以下几种情形可能导致合同可撤销:
(1)因重大误解订立合同;
(2)一方在订立合同时显著不公平地利用了对方的困难处境、缺乏判断能力、无经验等情形;
(3)合同的订立明显违背当事人一方的真实意思。
如果合同被撤销,合同自始无效,但是撤销权的行使不影响合同中无效条款的确认。
3. 合同部分无效
有时一个合同中可能存在多个条款,其中部分条款可能无效,部分则可能有效。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如果合同中的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其他部分仍然有效。这就是部分无效的情况。
部分无效可能是由于一方的欺骗、胁迫等行为导致的,也可能是由于合同的部分内容违反法律规定而无效。这种情况下,合同的其他部分可以继续有效,只是无效的部分应当予以重新订立或者修改。
4. 合同无法强制履行
即使合同成立,但由于客观原因导致无法强制履行,也会造成后果。《合同法》第94条规定,有以下几种情形可能导致合同无法强制履行:
(1)合同的标的物灭失;
(2)不可抗力;
(3)法律或者行政法规规定合同不能继续履行。
遇到以上情形,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但是如果一方已经部分履行,则可以要求对方适当补偿。
5. 合同中止履行
有时合同虽然成立,但是由于一方的行为导致另一方无法继续履行合同。根据《合同法》第68条,有以下几种情形可能导致合同中止履行:
(1)一方迟延履行债务;
(2)一方有其他违约行为;
(3)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这种情况下,另一方有权中止履行直至对方履行完毕或者提供适当担保。如果中止履行导致损失,违约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综上所述,合同订立不成功的后果主要有合同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部分无效、合同无法强制履行以及合同中止履行等。这些后果会给双方当事人带来不同程度的法律后果,可能导致权利义务不明确、经济损失等一系列影响。因此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双方应当充分沟通、达成一致,避免合同订立不成功的风险。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