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婚姻法规定中,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共同财产,应当平等分配;但是,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前已经取得的财产,属个人财产,不应该作为离婚时的共同财产来分配,这也就是所谓的婚前财产。而对于二婚婚前财产的认定,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如果双方都有婚前财产,且没有签订婚前财产协议的情况下,应当认定为各自的个人财产,不会作为共同财产被平等分配。但是,如果二婚中的一方的婚前财产被证明是通过在前婚姻中获得的,而在前婚姻中还没有分配,那么这部分婚前财产应当按照前婚姻的财产分式进行处理。
其次,如果其中一方有婚前财产并且已经签订了婚前财产协议,那么该协议在离婚时起到法律效力,并且双方应当依照协议进行财产的分配。
第三,另一方也可以在婚前向有婚前财产的一方提出约定婚前财产的协议,该协议需要经过双方的协商、签署以及公证,否则具有法律效力。
此外,在处理二婚婚前财产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一方的财产是否符合法律上推定的财产范围;
2.财产的取得时间和方式;
3.财产的现状以及价值;
4.财产是否与夫妻共同生活有关;
5.夫妻间是否存在经济往来;
6.当事人是否存在恶意隐瞒或者歪曲事实的情况。
二婚婚前财产的认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同时需要遵循法律规定和相关的法律程序,避免给离婚后的财产分配带来纠纷。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