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离婚后,财产分割一直是离婚问题中的难题之一。尤其是在双方涉及大量财产或者财产状况复杂的情况下,分割会更加复杂。本文将详细介绍父母离婚后财产分割如何进行。
一、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财产制度包括两种,即“共同财产制度”和“协议财产制度”。如果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没有约定夫妻财产制度,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采用“共同财产制度”。
共同财产制度,指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共同取得的财产,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生产经营所得等,以及双方从事生产、经营、投资所得的收益。在离婚分割中,应该依据《婚姻法》的规定,按照财产共同所有和双方贡献的原则,对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协议财产制度,指夫妻根据自身的意愿,通过协议约定夫妻财产的归属关系。在协议离婚中,应该依据协议的规定,对夫妻财产进行分割。
二、财产分割标准
在进行财产分割时,首先应该确定夫妻所有的共同财产。共同财产包括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取得的财产,以及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单方面所取得的财产。确定共同财产之后,应该按照财产共同所有和双方贡献的原则,对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1. 账户资金的分配标准
夫妻共同存款账户中的存款应该视为共同财产。在分割共同存款账户的存款时,应该根据双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收入贡献来分割。
2. 房产的分配标准
夫妻共同所有的房产应该视为共同财产。在分割房产时,应该先确定房产的产权归属,再按照双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贡献来分割房产。如果房产的产权归属不明确,需要通过途径证明房产的归属权,再进行分割。
3. 股票、基金等证券的分配标准
夫妻共同持有的股票、基金等证券应该视为共同财产。在分割证券时,应该先确定证券的持有人,确定证券归谁所有,再根据双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贡献来分割。
三、财产分割程序
1. 协商分割
夫妻双方应该充分协商,通过平等、自愿的方式,协商达成共同的财产分割协议。在协商分割中,应该确定夫妻共同财产以及双方个人财产、债务。并按照协议的约定,进行财产的分割和债务的清偿。
2. 诉讼分割
如果夫妻双方在协商分割中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可以通过法院司法程序来进行财产分割。在诉讼分割中,应该依据财产分割标准来进行分割。
四、离婚协议书
当夫妻双方协商一致后,应该出具离婚协议书。离婚协议书是夫妻离婚协议的书面证明,具有法律效力。在离婚协议书中,应该详细注明财产的分割情况,包括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的归属及债务的清偿情况等。
总之,离婚涉及到的财产分割问题非常复杂,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在离婚协议的过程中,夫妻双方应该尽可能保持平等、公正的态度,协商出共同认可的财产分割方案,以维护双方合理的权益。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