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骨折的工伤赔偿计算涉及多个法律依据和具体因素,主要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及相关地方性规定。以下是赔偿项目和计算要点:
1. 工伤认定程序
- 需在事故发生后30日内由单位或1年内由劳动者本人向社保部门申请工伤认定,需提交医疗诊断证明、劳动关系证明等材料。认定后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评定伤残等级(十级至一级,脚骨折常见为九至十级)。
2. 医疗费用赔偿
- 全额报销符合工伤保险目录的医疗费、住院费、康复费,含手术、药物、辅助器具(如拐杖)费用。超出目录部分可能由用人单位或劳动者承担,具体依地方规定。
3. 停工留薪期工资
- 治疗期间原工资福利不变,按月支付,期限根据伤情确定(通常3-12个月)。需医疗机构出具证明,超12个月需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批准。
4.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 以本人工资为基数,按伤残等级发放:十级7个月,九级9个月。本人工资指工伤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低于社平工资60%的按60%计算。
5.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与就业补助金
- 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时支付,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分别承担。标准因地而异,例如江苏省十级为3个月社平工资(医疗)和1.5个月(就业)。
6. 护理费与交通食宿费
- 住院期间护理费按统筹地区上年度社平工资的80%(完全护理)、60%(大部分护理)或50%(部分护理)支付。异地治疗可报销交通食宿费。
7. 伤残津贴(仅限一至六级)
- 脚骨折一般不涉及,若导致严重功能障碍(如踝关节功能丧失50%以上),可能评为六级,按月支付本人工资的60%。
8. 法律注意事项
- 未参保的单位需承担全部赔偿。劳动者对鉴定结果不服可在15日内申请复查。赔偿争议可申请劳动仲裁,时效为1年。部分地区设有额外补偿,如浙江省对五至十级伤残追加一次性补助。
9. 证据保留
- 需保存工伤认定书、医疗记录、工资流水、误工证明等材料,以备争议时使用。若用人单位拒赔,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提起诉讼。
全国工伤赔偿标准存在地区差异,例如北京、上海等地补助金基数较高,建议咨询当地社保部门或专业律师。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嘱,避免因提前复工加重伤情影响赔偿。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